陈骅:中国振兴房地产业新举措未显实效
滚动 推荐 大众观点 中国大陆 未分类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房企陷入债务困境,在中国当局不断祭出措施后,中国的房地产危机并没有丝毫要结束的迹象。
恒大、碧桂园等中国大型房企连爆危机后,北京不断祭出措施试图重振房地产行业,今年初启动“白名单”项目融资,盼能将国有银行的资金发贷到政府核准的建设项目,但救市措施效果甚微。最近,当局又推出了振兴房地产业的新举措,要求地方政府购买数百万套的滞销房产,消化住房库存,并将其转变为保障性住房。然而外界对该计划的实际效果仍不乐观,因为这不仅可能增加地方政府的庞大债务,开发商和屋主可能不愿以折扣价出售,对银行来说这项业务的利润也不高。
中国房企正面临清盘
今年1月,香港法院下令负债超过 3000 亿美元的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恒大集团进行清盘。有评价认为,这意味着恒大实际上被判了死刑。在房地产市场占国内生产总值25%的中国,打破了政府不会放任超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倒闭的“大马不死”的逻辑。包括碧桂园在内,越来越多的中国房企正面临着债权人提出的清盘要求。
自2021年债务危机爆发以来,除恒大外,香港法院此前已向中资开发商发出了至少三项清盘令,包括阳光城境外主体嘉世国际、新力控股和佳源国际。清盘令发布后,法院任命的清盘人将从董事和管理层手中取得控制权,以做出重大业务决策并为债权人寻求收益。不过,从公开信息来看,这几个清盘案尚未取得明显进展。
5月27日,香港法院将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国开发商“佳兆业集团”的清盘呈请聆讯延至6月24日。在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中,佳兆业是仅次于恒大集团的第二大离岸债券发行者。2015年,佳兆业成为第一家美元债券违约的中国房企。
佳兆业集团在2021年底拖欠120亿美元的境外债后,两年来一直致力于离岸债务重组,但至今尚未公开提出重组方案。本次,法院将审理的案件涉及2023年到期、本金7.5亿美元的未偿还票据,花旗国际公司是主要债券持有人团体的受托人,自3月份以来一直担任清盘申请人。
佳兆业清盘聆讯延期的原因并未披露,佳兆业发言人说其正与债券持有者讨论重组计划的具体条款。佳兆业上一次公布债务重组的最新情况是在3月底,当时佳兆业表示2023年的亏损额同比扩大了51%,达到约27亿美元。该公司表示将继续与债权人沟通,希望“在可行的情况下尽快实施整体重组计划”。
百强房企销售额年减近半
目前来看,中国房地产市场仍低迷不前,尽管中国当局与地方政府通过多方尝试企图振兴,但房企销售仍面临庞大压力。
中国各地政府已开始放宽“限购政策”,至今约有40个城市启动楼市以旧换新方案。“五一黄金周”期间,不少开发商更推出促销优惠,中国深圳南山区的建案 “买房送黄金”活动,赠送黄金价值约人民币50万至80万不等。
中国房市研究机构克而瑞(CRIC)发布最新数据,中国百大房企4月销售金额为3121.7亿人民币,月减12.9%、年减44.9%,单月业绩规模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有数据显示,约有七成百强房企今年4月销售业绩较3月下降,其中万科的销售额较3月大跌超过40%。相较之下,仅“保利”、“碧桂园”等少数企业销售逆向上升。至于今年前4个月,百强房企销售额年减46.8%,说明中国房市仍陷在泥沼。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4月30日的会议中强调,要“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这也被指是自2014年来,中国监管层首次强调“去库存”。冀希望通过政策外力推动消化存量房产,缓解市场下滑、起到“保主体”的作用,并打破房地产业的恶性循环。
然而,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示警,“整个中国房地产的下降螺旋还存在”。此前一些地方政府为去库存、稳房价,直接收购中古屋用于保障性住房,但实际上地方政府没有这样的财力。陆挺认为,稳住房地产行业不可能完全另辟蹊径,建保障房或进行城中村改造,应结合“保交房”及“保主体”。因为如果不保交房只保主体到最后也不可持续,要不断输血。
不确定的经济前景
世界经济成长的前景仍面临不确定性,中国内部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也依然存在。有专家认为,仍处于疲软状态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将是今年中国经济成长的最大阻碍。
路透社引述法国兴业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学家林紫琼分析说,在供给面刺激和出口需求改善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正在趋稳,但在投资及工业增加值方面,消费者的需求仍处于弱势。
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跌势未解,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9%,尽管相较于去年12月跌幅一度超过2成来说已回稳,但新屋销售额下滑幅度仍达24.1%,显示房地产行业的脆弱性依旧是影响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