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一, 9月 6, 2021
Tuktuk,极速新闻!

今日经济 – 中国央行副行长陈雨露: 扩大资本市场开放,防范风险

滚动 中国大陆

9月4日,在2021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基本建立,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已经完全取消,业务范围也大幅度放宽。企业征信、信用评级、支付清算等领域的外资展业享受国民待遇。

Podcast

陈雨露表示,资本市场的双方开放也在持续扩大,会计、税收、交易等基础性配套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同时外资金融机构正积极有序地进入中国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2018年以来中国共批准了外资来华设立100多家各类银行保险业机构,10家外资控股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6家外资企业征信评级支付清算机构。今年上半年境外投资者增持包括股票、债券、存贷款在内的境内人民币资产共计1.27万亿元,显示出中国金融市场的巨大吸引力。

谈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陈雨露表示,在区域和双边自贸协定当中,中国金融业开放承诺也逐步转向负面清单模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当中的金融服务将在协议生效6年之内转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中欧投资协定当中的金融服务采用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混合的管理模式。

陈雨露认为,在新的形势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的新局面,对金融业开放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说,“我们将会继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原则,持续深化金融业开放,一手抓好金融业开放承诺的落实,一手加快完善各项制度安排,推动系统性制度性开放 ”。

陈雨露谈到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负面清单是既有利于高水平开放又有利于风险防控的模式,就开放而言,正面清单模式容易出现开放的碎片化,而负面清单模式提高了开放的系统性和制度性,增强了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更能够激发市场的活力。就风险防控而言,负面清单模式可以将暂不适合开放的领域放入负面清单,保持政策制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从而有效地维护经济金融安全。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好负面清单模式对高水平开放的积极作用。

二是优化监管政策,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目前中国金融机构和市场准入方面的开放工作几近完成,但也要认识到一些监管政策仍有优化的空间。完善相关政策安排可以为外资展业创造更好的环境。

三是不断提升开放条件下的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水平。与金融业高水平开放的要求相适应,中国央行将会继续完善货币政策调控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丰富政策工具箱,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优化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加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框架,加快补齐金融科技监管的短板,将所有金融机构、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纳入审慎监管框架。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转载自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