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三, 8月 11, 2021
Tuktuk,极速新闻!

文化遗产 – 中法拉丁文大辞典珍本以7800欧元拍卖

滚动 国际

今年6月12日星期六,位于法国西北布列塔尼的阿摩尔滨海省见证了一场特殊的文献拍卖会。在拍卖师卡尔-本茨的组织下,这一拍卖会主打古旧和现代书籍,涉及约两百套。当中一部重磅珍本引发人们的关注:这是在拿破仑法令下推出的全世界第一本中文-拉丁文-法文大辞典的印刷原版之一。

拍卖师卡尔-本茨展示中法拉丁文大辞典。

根据拍卖组织方网站消息,这本中法拉丁文大辞典作为本场拍卖会第80套物品,其初始估价约在三千到五千欧元之间,拍卖最终成交价格为7800欧元。事实上,组织方曾断言,因这本书的极特殊性,拍卖一经开始,价格势必飞涨。拍卖师卡尔-本茨表示,首先,它披着拿破仑的帝国光环;其次,它的内容大多来自于意大利神父叶尊孝手抄版的“汉字西译”,创作时间与地点可以追溯到1694年到1699年的南京;另外,它的印刷媒介是“摄政王的黄杨木”,带出的又是另外一段法国的历史故事。综合以上几点因素,这本中法拉丁文大辞典背后是极为丰富的法国,甚至西方汉学发展史,它的价格,也就十分可观了。

中法拉丁文大辞典出版于1813年,当时一共印了1500份,现存的散落在法国境内外。今年春天,记者有幸采访到了为其中一本撰写线上介绍的上阿尔萨斯大学拉丁语言和文学讲师研究员Céline Urlacher Becht女士。这一珍本藏于法国东北部米卢斯大学与工业学会图书馆,在极严格的条件下得到保存。图书馆管藏品负责人Alice Caillé女士对记者表示,这本大辞典在翻阅的时候,需要拿小枕头来做保护。大辞典的用纸应该不是酸性纸,因为它完全没有碎屑化。所有的书页被缝在了一起,然后被绑在了书筋上面,这可以帮助书的结构保持完整。大辞典的硬封皮上面虽然有划痕,但是总体来说,它在岁月里很好的起到了保护内页的作用。所有书页合在一起,并没有被精切过。

Alice Caillé对记者说,在翻阅这部大词典的时候,不能用手按压大辞典,拍照片时候也不许开闪光灯。直接用手翻阅,且手必须要是干净,干燥的,而不是戴手套去翻阅它。不建议戴手套的原因,首先就是手套上可能会有织物碎屑掉进辞典里,还有就是戴着手套去捏书页,翻页时更有可能捏坏薄薄的纸张。如果是直接上手,手部干净且干燥,损坏大辞典的几率就小。

上阿尔萨斯大学拉丁语言和文学讲师研究员Céline Urlacher Becht女士则在采访中对记者非常详细地解释了这部大辞典的创作背景情况。她表示,可以说它是第一部以两种西方文字,向西方人解释中文意思的印刷出版物。这本书问世的时候,西方人对中文的了解非常的少,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当时中国已经没有基督教传教士了。一是中西礼仪之争,还有就是面对越来越具有威胁性的强势西方,中国关上了国门。当时西方人对一本了解中国的工具书,是有需求的。对法国来说,出版第一本这样的大辞典,是一种自豪。这本大辞典一共有1200页,有12多公斤重。每个字都有编号,一共有13316个字。里面这些字由偏旁部首按序编写,从少到多;在每个字下面,有一个中文官话发音的标注,这个发音依照5音来标写,这个音标混合了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的标音方法,编纂者小德金也在前言里面解释说,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标音方法,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创新,主要是为了方便西方人看懂该怎么读中文,因此偏向于实用性,而非学术性。而这部大辞典使用的印刷字块,我们管它们叫“摄政王的黄杨木”,这是因为制作时期属于菲利普二世 (奥尔良公爵)的摄政王时代。这些字块的数目有比较大的争议,可能一共有13万只。后来,主监督人去世,他的徒弟们把兴趣转移到了其他的东方语言,中文字块这个项目就搁置了,这一搁置就是几乎一百年。直到拿破仑一世下令使用这些字块,来印刷中法拉丁文大辞典。

有关这部大辞典的争议,Céline Urlacher Becht女士对记者表示,虽然诸多汉学家批评此书抄袭意大利神父的“汉字西译”,但作者小德金的角色更多是出版经理,而且后来者并无一人超越他这一版。另外,毕竟这是一个法国的工程,它里面蕴含了法国的国家自豪感,这本大辞典本身就是激发法国国家自豪感的一个载体。因此把意大利神父叶尊教的“汉字西译”的意义放大,也是为了刻意缩减小德金在此辞典出版当中做出的贡献。

转载自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