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四, 7月 15, 2021
Tuktuk,极速新闻!

白宫中国事务部主任新书主张对中战略应更强硬

滚动 军事

分析指,杜如松曾到中国、能阅读简体中文,与过去美国80年代主张与中国交往的“中国通”想法不同,这也将影响他们对中国判断的方式。

拜登总统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7月8日出版新书《长期博弈:中国取代美国的大战略》揭示了冷战结束以来,中国领导人从邓小平的“韬光养晦”到习近平的“百年未见之大变局”,30多年来都在实行削弱美国实力、自主发展、逐渐取代美国在亚洲和全球领导地位的“大战略”。分析指,杜如松曾到中国、能阅读简体中文,与过去美国80年代主张与中国交往的“中国通”想法不同,这也将影响他们对中国判断的方式。

杜如松的新书《长期博弈:中国取代美国的大战略》(The Long Game: China’s Grand Strategy to Displace American Order)认为,美中竞争的主要关键在于谁将领导亚洲和全球秩序,以及他们可能从这种领导地位中创造什么样的秩序和竞争。“在许多地方,但不是全部,这是一个零和游戏,”

根据美国之音的报导,杜如松基本上排除了单边妥协、讨价还价容纳或安抚中国的战略,以及通过和平演变或政权更替改变中国的战略。在对这两种战略进行评估后,杜如松发现,它们都面临巨大障碍,难以成功。杜如松认为,“最符合逻辑的剩余选项就是竞争战略。”

国防安全研究院国防战略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苏紫云受访时解读,杜如松的新书与白邦瑞的著作(Michael Pillsbury)《2049百年马拉松:中国称霸全球的秘密战略》 (The Hundred-Year Marathon: China’s Secret Strategy to Replace America as the Global Superpower) 的调性一致,与美国智库2049设定的研究方向也是一致。苏紫云认为,这三者指向一个很重要的战略趋势,也就是北京在挑战美国在自由世界的领导、还有全世界国际结构领导的地位。

白邦瑞的著作(Michael Pillsbury)《2049百年马拉松:中国称霸全球的秘密战略》 (The Hundred-Year Marathon: China’s Secret Strategy to Replace America as the Global Superpower) 。

苏紫云:“中共习近平主政想取代美国的地位,原来的指标是’中国制造2025’,只要他掌握全世界的经济还有产品规格,从以往的’中国制造’到’中国规格’的话,那么他就可以掌握全世界经济发展的’势头’。”

杜如松分析中国的大战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从1989年到2008年“它始于天安门事件(1989)、海湾战争(1990-1991)和苏联崩溃(1991),这三大导致北京加剧对美国威胁认知的事件之后。”

杜如松:习近平借削弱美国 取代美国而成为世界领袖地位

杜如松认为,失去苏联这个共同对手后,提醒了北京,美国在地缘政治造成的威胁。美国很快替代苏联成为中国首要安全问题,从而产生了一个新的大战略,一场取代美国实力,长达30年的斗争,因而诞生。

第二阶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启动了直到2016年结束的第二次取代美国战略,“其目的是在寻求在亚洲建立中国区域霸权的基础。那场危机让北京看到美国势力在减弱,使中国更大胆推行更有信心的政策。”

到了2016年,在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之后,在习近平“百年未见之大变局”口号下,中国启动了第三次取代战略,这次是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其削弱美国和建设自身的力量,以取代美国作为世界领袖的地位。

2021 年 7 月 1 日,习近平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的仪式上。 (路透社视频图片)

台湾智库执行委员赖怡忠接受本台访问时分析,杜如松过去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协调官坎贝尔(Kurt Campbell)合作撰文,两人后来都进入国安会。“如果他基本对中国的分析就是这样的话,可以去了解拜登政府采取从竞争到对抗的态度,就可以了解到现在这个政府里面,为什么某些对中国的政策倾向会是如此。”

赖怡忠指出,拜登政府上台时,有人猜测拜登会不会回到奥巴马时期,现在看来他所任命的这些官员以及进政府之前的论述,可以看出这是一批完全新的民主党的战略世代,与过去包括杰弗里·贝德(Jeffrey A. Bader,奥巴马时期的首席亚洲事务助理)等人,他们对中国采取合作交往、以和为贵的方式非常不同。

赖怡忠举例,1980年代很多美国官员跟中国接触,当时中国是邓小平采取改革开放,当时他们认为中国是美国抗苏盟友,即便发生1989天安门事件,他们还是认为包括邓小平以及那一代的人,是不得不采取的选择,即便这个选择感觉非常不道德。当时美国愿意给中国更多的机会,不愿意跟中国对抗。

赖怡忠:“但是你再看到21世纪以后,美国有反恐、中国崛起之后,他们采取的作为非常强势,在90年代有直接在中国里面,看到中国社会的这些新的战略世代,他们能够阅读中文,跟80年代那些跟中国官方高来高去,对中文了解有限、读的还是繁体中文;这跟90年代直接进到中国了解简体中文世代完全不一样。”

赖怡忠分析,美国战略世代后来在美国成长,成为新的美国战略世代,他们有中国在地的实际经验,知道中国共产党统治下,中国一般民间生活是如何。他们也看到中国对外作为的态度。所以他们所采取的世界观,影响到他们对中国判断的方式。

2021年3月18日,美中最高层级外交官于阿拉斯加会面,开场中方突袭陈述十七分钟。(路透社)

杜如松:美国应实行削弱中国实力的不对称战略

杜如松的新书指出,美国竞争战略的重点是削弱中国的实力和中国秩序,建立美国实力和秩序的基础。“这种战略意在不对称,它部分取自中国1990至2000年代自己的大战略。”他认为,美国不能跟中国进行美元对美元、船舰对船舰,或是贷款对贷款的对称竞争,原因是中国纯粹的相对规模。因此,杜如松提出,“美国的努力往往应该是不对称的,并试图以低于中国推动其秩序建立的成本去削弱中国秩序的建立。”

健行科技大学企管系教授颜建发解读所谓的“不对称战略”表示,不是以大阵仗而是以最小的代价,打对手的弱点,这是从中国那边学来的。他形容,就是一般讲的“打蛇打七寸”,蛇最弱的就是七寸的地方。如果要跟他正面对峙的话,绝对打不过蛇,打他的弱点。

颜建发:“可以不必掀起大规模战争,因为这样对世界和平对美国不利。和平对美国最有利,美国是最大既得利益者,他当然希望稳定、和平有秩序。通常占优势者都不希望是打仗的方式,希望用非战争方式让对方屈服,再慢慢分割、肢解对方。”

苏紫云进一步解释,所谓的“不对称战略”(Asymmetric warfare)讲的并不是有绝对实力的人用粗暴、高成本的方法,辗压一个相对比较小的对手。在此情况下美国采取很多军事围堵的手段跟新作法包括多领域作战,拜登政府放弃“大海军”大型船舰,改采无人船舰应对中国。

苏紫云:“在军事战线之外,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战线,也就是特朗普揭露北京’国王的新衣’,中国不可能进行政治改革,在当时的氛围以及客观统计下,中国75%的顺差外汇来自于美国这市场,如果把中共的外汇贸易顺差降低,那么中国在财政上用于支援解放军的经费,相对就会受到影响,这是’不对称战略’标准的模式。”

苏紫云认为,美国不只是军事上的竞争,而是釜底抽薪、抽银根。这是以更聪明、更有成本效益的方法来对应中国的崛起。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黄春梅 台北报道 责编 许书婷 胡力汉   网编 瑞哲

转载自 自由亚洲电台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