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三, 7月 14, 2021
Tuktuk,极速新闻!

“异见者的能量”刘晓波:即便因无罪被指控 也无怨言

滚动 推荐 不平则鸣

2021年7月13日是中国异见人士、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逝世4周年。近年来,同所有异见人士的遭遇一样,“零八宪政刘晓波”几个字在中国成为禁语。但在离开大陆的地方,许多人坚持公开为他举办悼念活动,其友人带领“晓波助澜会”成员更是于当日高呼,“零八宪章无罪,毋忘刘晓波,刘晓波无罪!”

2021年7月13日是中国异见人士、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逝世4周年。近年来,同所有异见人士的遭遇一样,“零八宪政刘晓波”几个字在中国成为禁语。但在离开大陆的地方,许多人坚持公开为他举办悼念活动,其友人带领“晓波助澜会”成员更是于当日高呼,“零八宪章无罪,毋忘刘晓波,刘晓波无罪!”

一声声向往自由和真相的呐喊仿佛将人们带回2008年的那个冬天,那年12月10日,中国作家刘晓波及宪政学者张祖樺等人起草了“零八宪章”,他们公开呼吁以自由、人权、平等普世价值,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宪政体制,却未料刘晓波为此付出生命代价。

刘晓波、六四事件与《零八宪章》

刘晓波生于1955年12月28日,他的父亲为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他出生于中国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孩童时期便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却没有被当时弥漫全国的腐气所侵蚀,他曾如此回忆文革,“我非常感谢文革,父母都去干革命,学校都停课了,我可以暂时摆脱教育程序,我可以想干什么便干什么。我在文革中能看到的书只有马克思选集,马克思给我提供了不少西方哲学史的线索,马克思前期的作品不错。”

文革结束后,刘晓波重回“教育程序”,并于1977年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班。此后刘晓波带着“不打破传统、不像五四时期那样彻底否定传统的古典文化、不摆脱理性化教条化的束缚,便摆脱不了危机”的思想,一步一步从文学评论发展到思想文化批判层面,成为非理性主义、反传统思潮的代言人。

1988年4月20日,刘晓波与胡平、陈军等10人共同发表敦促中共反省纠正错误的《改革建言》,并主张修改宪法,开放民间报刊,禁止因言定罪,真正实行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新闻自由。后六四事件爆发,刘晓波曾与周舵、高新和台湾歌手侯德健发表了《六.二绝食宣言》,在军队进入天安门广场清场时,他还曾尝试与军队谈判。六四惨案后,刘晓波遭到拘捕,并于1991年1月被判“反革命宣传煽动罪”。出狱之后,刘晓波仍继续在北京从事写作,并参与人权活动,也成为北京当局重点监控的对象。

2008年,刘晓波发起并参与起草《零八宪章》,提出6点理念与19点主张,阐述自由、人权、民主、宪政等概念,主张修改宪法、实行分权制衡,实现立法民主,司法独立,主张结社、集会、言论、宗教自由。但是《零八宪章》发表的前2天,刘晓波被当局以“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刑拘,后被判刑11年。2017年6月7日,他被医师确诊罹患肝癌,此时刘晓波终于可以以“保外就医”的方式离开他待了3103天的监狱,住进医院。2017年7月13日,刘晓波“因多重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

刘霞:跨越劳改营铁窗去爱他

1955年12月28日出生,见到了美丽的风景,也见识了中共长枪下的惨案,直至2017年7月13日去世,刘晓波用61年的生命谱写出了近代中国政治史最伟大的篇章之一。曾有媒体评价他是新一代的中国民主活动人士的启迪者,他的去世也受到政治题材艺术家们的纪念。

但如果有人要将刘晓波的一生誊抄在纸上,那么这张纸上也必须要有另一个名字的位置——刘霞。1989年六四事件的伤亡人数仍是一个秘密,但大部分人都同意,若非刘晓波介入,死亡人数将只多不少。在天安门广场恢复寂静后的6月6日,刘晓波被带往秘密拘留所,他在那待了将近20个月,期间他失去优越的教职工作和家庭。

而他却在这时遇到了他人生中的光——年轻诗人刘霞,他对朋友说“我终于在一个女子身上找到了所有的美”。刘霞的家世背景很好,她的父亲是银行高层,她的家人也期待她成为公务员,但她毅然选择投入她热爱的写作事业,刘霞的作家友人廖亦武曾描述她说,“那时候她一直笑着”。虽然刘晓波在政治上有麻烦,但刘霞的双亲仍排除万难地支持刘晓波与刘霞的关系。

2009年,刘晓波在法庭上做最后的公开声明时也对妻子刘霞的致谢做结,“这么多年来,在我的无自由的生活中,我们的爱饱含着外在环境所强加的苦涩,但回味起来依然无穷。我在有形的监狱中服刑,你在无形的心狱中等待,你的爱,就是超越高墙、穿透铁窗的阳光,扶摸我的每寸皮肤,温暖我的每个细胞,让我始终保有内心的平和、坦荡与明亮,让狱中的每分钟都充满意义。而我对你的爱,充满了负疚和歉意,有时沉重得让我脚步蹒跚”。同时,刘霞亦从未想过离开他。

一个又一个“刘晓波”仍在坚守

刘晓波曾在面对漫长的牢狱生涯后,仍拒绝摒弃对民主的承诺,他曾在庭上陈述时直言,“我的所作所为无罪,即便为此被指控,也无怨言”。也因此中国一众领导人既害怕他生,也害怕他死。

2010年,刘晓波在被控“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时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北京不允许他的妻子代为领奖,并将她软禁。挪威著名女演员乌曼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上朗诵了刘晓波的文章:我没有敌人。文章内刘晓波仍说,他并不仇恨监禁他的人,他希望自己能够超越个人遭遇,以善意对待敌意,“既入地狱,就不抱怨黑暗……”。这样的胸襟,难怪他们恨他生也惧他死。

刘晓波去世后,北京本以为按计划打压异议人士就可以高枕无忧,然而他们所惧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2021年7月13日,刘晓波生前好友成立的“晓波助澜会” 发表了题为《虽九死犹未悔》的悼念声明,呼吁公众以刘晓波精神对抗新极权时代。

声明描述,在刘晓波逝世后四年间,中国人权状况继续恶化,“数字化新极权体制对社会的控制更加无孔不入”,将一个又一个“刘晓波”送进牢房之中。但是!无论帝国有多么强大,都不可能完全统治人们的心灵,也不可能完全取消人们的自由意志。后人们将“承继刘晓波敢于只身对抗强权的意志”!坦然迎接避无可避的新极权时代!

刘晓波生前好友胡佳受访时亦表示,中国有不少新一代重读刘晓波的作品,收藏他的文章,了解他的生平和理念,显示刘晓波对新一代的异见者,仍有一定影响力,“包括维权律师和年轻的群体,他们谈起刘晓波都怀着一份敬意,是因为刘晓波的精神和坚持,仍有很多人吸收着他留下的遗产和能量,他们可能在读刘晓波的书、了解他的经历,也可能在想他能作出这样的牺牲,我们是否也有一样的勇气作出牺牲!同时,许多人也在孤独地坚守。”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