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一, 7月 12, 2021
Tuktuk,极速新闻!

台湾三级警戒微解封 病毒学专家支持民生与防疫平衡

滚动 港澳台

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日前宣布,台湾三级警戒将延长至7月26日,但自13日起“微解封”,适度开放餐饮内用和户外风景游乐区等。有“台湾冠状病毒之父”称号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赖明诏在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表示,支持指挥中心“微解封”的决定,防疫跟民生必需取得平衡,如果纠结在零确诊的数字上才开放,反而不切实际。

台湾台北市民众戴着口罩逛夜市。(2021年7月6日)

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日前宣布,台湾三级警戒将延长至7月26日,但自13日起“微解封”,适度开放餐饮内用和户外风景游乐区等。有“台湾冠状病毒之父”称号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赖明诏在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表示,支持指挥中心“微解封”的决定,防疫跟民生必需取得平衡,如果纠结在零确诊的数字上才开放,反而不切实际。

台湾7月12日新增23例本土新冠肺炎病例、1例死亡,累计共有14017例本土病例。台湾自5月19日进入疫情三级警戒后,已经3度延长,指挥中心7月8日宣布,三级警戒将再次从7月12日延长至7月26日,但防疫措施可以稍加松绑。

适度松绑的场所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区等户外景点,室内美术馆、电影院、表演场馆等有条件的开放。餐厅、传统市场及夜市、美食街等可恢复内用,但要有人流管制并维持社交距离。9人以下国旅团也可出游。

中研院院士赖明诏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表示:“当然多少会增加(染疫风险),不过,我想在民生影响和传染性之间,必须取得平衡,我赞成开放,这是应该的。不能够完全等到零确诊才来开放,我想这是不切实际的。”

台湾过度追求零确诊名号

台湾中研院院士赖明诏 (美国之音 陈筠拍摄)

赖明诏表示,台湾过去就是为了追求零确诊的名号,而不愿意去正视台湾其实早在去年7、8月时,就已经出现无症状感染的隐性传播者。他指出,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当时在彰化地区进行“万人血清抗体检测计划”,调查发现有万分之8的人是带有病毒的,但政府将它压制下来,认为没有得到许可不得进行调查,最后只能舍弃研究、无法发表,十分可惜。

赖明诏说,事实上,当时即已知道社区有一些无症状感染者,彰化还算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如果在都会区,阳性比率可能会更高。但后来没有办法接续做流行病学调查,看看这些人的特定族群分布,譬如是移工还是看护等等,以致错失及早防备的时机。上月苗栗移工群聚感染爆发,才让人惊觉移工是被忽略掉的防疫重要一环,如果当时能够继续进行后续调查,可能有机会及早锁定移工族群防疫。

赖明诏说:“所以,大家都想要一直要保持着零确诊,不愿意去碰这个题目,怕把这个好名字破坏掉,这是政治上可能不愿意看到的,我想是最大的原因。因为零确诊牺牲了我们很好、很重要的流行病学的研究。”

一年半来,COVID-19已经从最早的武汉病毒株,演化出 Alpha(英国变种病毒)、Beta(南非变种病毒)、Gamma(巴西变种病毒)、Delta(印度变种病毒)四大变异株。如果武汉病毒的传染率是1人传3人,Alpha是1人传4人,那么Delta是1人传6人。

新冠病毒之所以会变异的这么快,是因为它是一种拥有自然界最长RNA的冠状病毒,因此在基因复制的过程中,出错的频率也很高,出错就是变种。通常只有少部分比母种更强大的变种病毒才能存活下来,大部分的变种都比母种复制能力还差,所以就会消失掉。

来势汹汹的Delta变种病毒已扩散至100多个国家,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7月6日的报告称,具高度传染性的Delta变异株占全美基因定序的病例达51.7%,已经成为美国疫情的主流病毒株。而在2周前的6月19日,Delta病例在美国的占比只有大约30%,显见其扩散之快。

台湾则是在6月底,于屏东爆出了第一例Delta群聚感染,至7月11日一共有17个Delta病例,全都是在屏东。

体内病毒量跟症状没什么关联

赖明诏说明,变种病毒就像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任意开启细胞的锁,让新冠病毒进入感染细胞致病。虽然目前的检测方式是以核酸检测PCR为主,但也出现了不少人是在好几次阴性后才检出是阳性的案例,这是因为新冠病毒在人体内的量,跟症状没有什么关联,而且病毒量变化多端,有时候病毒很小量、找不到,但在某些情况之下,病毒量就大幅增加了,但是什么原因造成病毒量的增加,科学家目前不得而知,这也大大增添防疫上的困难。

他说:“病毒的量如果跟症状无关的话,其实很难判断,隔离也隔离不了,所以如何阻挡Delta来到台湾,我是相当悲观的,没有办法完全挡住。世界已经90几个国家(6月底时)都有Delta病毒了,所以想要能够挡住,我觉得是相当困难的。”

赖明诏表示,Delta的传染率最强,不仅很有可能成为新冠疫情的主流病毒,而且也可能永远都要跟人类生活在一起了,就像流行性感冒一样,每年都会再来,以后可能每年或每两年都要打一次新的疫苗。

随着台湾疫情三级警戒“微解封” ,也让人担心可能造成新一波的Delta流行,赖明诏认为,政府必须要更加强教育民众,维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持续勤洗手、戴口罩,且要让大家了解到,感染风险仍在,防疫不能松懈。在做疫调匡列(锁定追踪调查对象)时,也要加大范围去定义亲密接触者,譬如从前是匡列同桌吃饭的人,现在要匡列全餐厅的人,从前是匡列同住的家人,现在要去匡列全社区的人,尽量做好疫调,抓住感染者,不让漏网之鱼去感染其他人。

人和病毒的战争分三阶段

赖明诏表示,病毒和人的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隔离,第二阶段是疫苗,增加身体的免疫能力,第三阶段就是药物,用药物直接攻进病毒。想要将Delta阻挡于关口外,效果有限,最终还是要靠疫苗和药物。

他说,台湾麻烦的地方是因为第一阶段的隔离做得太好了,所以没有准备好疫苗。但疫苗形同国防产业,台湾必须积极研发,因为台湾在第一代的疫苗已经落后了,必须要在第二代、第三代的疫苗上做更多的努力。虽然目前市面上的疫苗都是根据最原始的武汉病毒株去设计,跟现在流行的Delta病毒株已经不一样,但还是有些保护效果。当然,如果能研发出新冠药物,就可以有更好的攻击武器去对抗病毒。目前科学家的做法是从现有的药物去寻找老药新用,比较省时。

新冠病毒有可能是实验室病毒

台湾中研院院士赖明诏 (美国之音 陈筠拍摄)

至于新冠病毒的来源,赖明诏认为是有可能来自武汉实验室的。他说,像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是从蝙蝠跑到果子狸身上,再跑到人的身上,所以从贩卖野生动物的市场与摊商身上都可以发现这个病毒,有些人还因此产生了抗体。

不过,新冠病毒不太一样。赖明诏说,病毒是怎么从蝙蝠跑到人的身上,科学家不得而知,照理说中间应该要经过另一个动物,但到底是什么动物并不晓得,科学家也找不到,这就是一段消失的链接(missing link )。而且市场里的摊商都没有抗体,这代表病毒好似不是直接人与动物的接触。

赖明诏表示:“另外一个疑点,就是这个病毒有一段基因是蝙蝠基因所没有的,所以这一段基因是从什么地方来,而且它的基因性质又似科学家常常使用的(人造)基因,而不是在野外动物的基因,这些就让人怀疑是不是科学家制造的。”

不过他认为,科学家并不是故意要去制造毒性那么强的病毒来害人,只是在研究的过程当中,想要研究病毒起因、毒性多寡和致病机制,因而制造了这个病毒,结果病毒不知为何就跑出来了,就感染了人类。

赖明诏说,这些蛛丝马迹让人怀疑新冠病毒可能是科学家制造的,不过现在联合国做了很多调查也查无结果,因为必须要中国合作把所有资料都公开,所以现在还是没有解的。

转载自 美国之音中文网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