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五, 7月 9, 2021
Tuktuk,极速新闻!

中国机械设备出口超过德国 距“既大且强”仍有距离

滚动 财经科技

分析指,中国虽然在出口量上与德国并驾齐驱,但是,要达到“既大又强”的目标,与德国还有一段相当的距离。

中国去年出口的机器和系统产品总量超过德国。

德国媒体披露,根据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初步估计,中国去年出口的机器和系统产品,全球占比达到15.8%,首次超越德国的15.5%,成为机械出口世界冠军。分析指,中国虽然在出口量上与德国并驾齐驱,但是,要达到“既大又强”的目标,与德国还有一段相当的距离。

据德国《世界报》披露,根据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初步估计,2020年中国占全球机械设备总出口量的15.8%,达到1650亿欧元,成为世界最大机械设备出口国。

曾经的机械出口世界冠军德国,在2020年出口了1620亿欧元的机械设备,相当于全球总出口量的15.5%,以0.3%的差距退居第二。

在台湾的国立政治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庄奕琦接受本台访问时解读,现在资料看到的是整个出口的总量。还要再观察每个细项的分类,还要比较高端的精密机械出口。换句话说,这里面的结构虽然中国的数量大,但是在机械的精密以及质量方面,还是无法跟德国相提并论。

庄奕琦:“德国虽然 ‘量’输给中国,但是’质’还是维持一定领先的程度。如果是这样,两边的消长并不必然对德国不利。还要看实际上高端精密机械中国相较德国是否有大幅领先的情况。”

资料图片:2020年3月4日,陕西省勉县一家机械设备制造公司,员工对准备出口的粮食机械产品进行最后检查。(美联社)

德国之声在一篇文章中讨论到,“德国制造”遭受“中国制造”挑战,机械制造是德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不过中国厂家正急起直追。中国制造会在近期内超越德国吗?

中国制造超越德国制造?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推出《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要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首个十年纲领。

中华经济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执行长李淳对本台表示,《中国制造2025》谈的是未来发展,锁定的是中国目前在科技上无法突破的领域,所以中国想寻求“突破”,尽管现阶段中国在“产量、产能”,已经与德国并驾齐驱。

李淳:“就先进科技的部分,我想中、德应该还有蛮大的差距。用中国的话来讲很清楚,中国不只要‘大’而且要‘强’,他目前是大国、未来要成为‘强国’,他要追求的是‘既大又强’的层次。”

李淳进一步分析,《中国制造2025》这个政策反而印证,中国自己也了解还在迈向强国的过程中,还未达到那个层次。而德国目前是“既大且强”,2020的转折点至少德国把“大”的冠军让给中国。

李淳:“《中国制造2025》4年后就到了,我觉得他可能要往后延他的目标,假设10年中国也达到另一个转折点就是“强国”的境界,我想德国、欧洲甚至美国可能要担心。”

德国在精密机械仍领先中国

中国制造对德国制造是否造成威胁与挑战,庄奕琦则认为,必须要比较高端精密机械两者之间的消长。总体而言中国相对地都大幅成长,所以中国的威胁当然会一定程度的存在,对于德国这样以大型机械制造为主要出口的经济体当然会是首当其冲。

资料图片:2020 年 11 月 25 日,上海举行工程机械贸易展览会上,一名男子在手持中联重科设备模型 。(路透社)

庄奕琦:“未来趋势是明显的,至于会有多快的速度,因为中国大陆本身处在很重要的调整阶段,我个人觉得短期在至少5-10年内,很难有显著的超越。长期来看,这超越会逐渐发酵。”

中国政府统筹机械制造大国的实现 风险高于德国市场经济

中国工信部等单位在今年6月出台的一份《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及,“制造业优质企业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高、产业带动作用大,在制造强国建设中发挥领头雁、排头兵作用。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迫切需要。”

李淳提及,未来德国出口会持续缓慢下滑,因为德国所有出口决策都是千千万万的公司根据各自的领域、客户、市场做出的。但是中国有个更高的“总体调配角色”在,这个是德国所没有的。

李淳:“中国如果要追求更大战略目标,维持中国最大机械制造国的目标,很可能会有些政策去协调或是拓销。这在经济学上有争议,由个别决定组成的总体决定,也许效率会高过这种人为创造的决定,至少风险比较低。”

李淳做了比较,在德国如果是1千家公司,如果其中数十家、甚至百家出问题,至少还有900家可以维持。但是,中国有个“决策者”替1千家做决定,一旦出事也是1千家都完蛋。李淳认为,顺风时中国做法比德国还要强、力量会比德国大很多。可是出问题时,德国机制相对缓冲能力比较高。

李淳:“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他们这样的做法问题会多过利益。几个人就是胜不过1千人的智慧,再者资源集中在少数决策者身上,变成腐败的对象。”

李淳说,如果在中国这所谓的1千家厂商想去影响做决策的7个人,中国将永远存在巨大的腐败压力,不可能抵挡得住。再加上分配问题,一旦由上而下决定谁获利多少,就会有腐败与“黑市”。台面下的交易扭曲无法避免。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黄春梅 台北报道 责编:许书婷 申铧 网编 瑞哲

转载自 自由亚洲电台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