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四, 7月 1, 2021
Tuktuk,极速新闻!

国际新冠疫苗竞赛 中国制造为何难获“入场券”?

滚动 推荐 国际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大流行,随着变异病毒Delta在85个国家出现,国际新冠疫苗竞赛进入耐力赛阶段。新冠疫苗,可以说是现代社会最有价值、最受追捧的医学研究领域之一,这不仅因为它可以挽救生命、消除疫情的冲击,更因为它可以为疫苗研发成功者带来荣耀和认可。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大流行,随着变异病毒Delta在85个国家出现,国际新冠疫苗竞赛进入耐力赛阶段。新冠疫苗,可以说是现代社会最有价值、最受追捧的医学研究领域之一,这不仅因为它可以挽救生命、消除疫情的冲击,更因为它可以为疫苗研发成功者带来荣耀和认可。

美国乔治敦大学全球卫生法教授劳伦斯·戈斯汀曾说:“我从未见过(其它)医疗产品在政治上有如此大的利害关系。新冠疫苗的政治象征意义背后,是因为超级大国已将其视为展现自己国家科学实力的象征,证明政治制度优越性的手段。”

中国媒体报道称,截至2021年6月19日,中国已注射超10亿剂次新冠疫苗。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中方已向国际社会提供了超3.5亿剂疫苗,包括向80多个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0多个国家出口疫苗。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确实有些国家积极参与了中国疫苗临床试验和使用,但也有些国家对使用中国疫苗有抵触情绪。

欧盟自7月1日起正式启用疫苗护照,根据规定,未来一年内所有欧盟成员国将免费发行疫苗护照并予以承认。《华盛顿邮报》报导指,该护照仅认可欧盟目前批准的四款新冠疫苗,即莫德纳、辉瑞-BioNTech、娇生(Johnson & Johnson)、以及由阿斯特捷利康药厂(AstraZeneca)在欧洲生产的AZ疫苗(又名Vaxzevria),想要通过接种疫苗获取疫苗护照的人士,只能接种这四种疫苗后才可被允许自由进出欧盟国家。中国现有的科兴、国药等疫苗和印度制的AZ疫苗并未列入其中。

疫苗可靠性与上市先后无关

2019年底,新冠病毒疫情在中国最先爆发后,中国的国药集团、科兴生物和康希诺生物等三家公司相继着手研制疫苗,并在全球十多个国家进行了三期临床试验。其中,国药集团和科兴生物研制的是灭活疫苗,康希诺研制的是腺病毒载体疫苗。

2020年12月31日,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国药集团一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上市。此前一天,国药集团公布了这款疫苗三期临床试验的报告,称该疫苗保护率为79.34%。

今年2月3日,科兴公司向中国国家药监局提交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附条件上市申请已获得受理。这款疫苗在三个国家临床试验的保护效力分别是:土耳其的91.25%,印度尼西亚的65.3%,巴西的50.38%。

然而,率先上市并不一定意味着疫苗将是最有效的,因为疫苗战并不是一场只有一个获胜者或终点的比赛。

香港于今年2月26日起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病疫苗接种计划,中国科兴疫苗在香港开打不到20天内,香港就已出现7例接种该疫苗后死亡个案。其中一名63岁、患有慢性病的男子接种后于2月27日因严重不适送医治疗,其后出现休克症状,经过急救后于28日凌晨过世,整个过程短短不到两天,这是香港施打中国疫苗后死亡首例。

2月3日,在港府未收到科兴疫苗最终数据的情况下,中国药监局就已受理科兴上市申请,不过也因此科兴需定期向港府提交最新临床数据。3月8日,香港卫生署助理长披露,全球接种的4400万剂科兴疫苗中已有56例死亡案例,死者在26到103岁。

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说,“如果有效率超过95%以上的美国疫苗不可信,有效率低很多的中国疫苗,就更不可靠”。

被诟病的中国“疫苗外交”

美国乔治城大学外交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计划主任托马斯·波利基曾说:“每个有早期疫苗供应的政府,最终都会将其中一些疫苗用于外交”。

中国也不例外,他希望在这场疫情中推动自己的利益和影响力,通过外交手段向其他国家输出疫苗,展开“疫苗外交”以求获得好感和建立国际支持,因为这不仅涉及地缘政治利益,更涉及经济发展利益。

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去年底曾发表了一篇时评,为中国的“疫苗外交”辩护,称某些西方政客抛出所谓“疫苗外交论”,是“气人有,笑人无”的“柠檬精”心理。这篇时评说,中国为世界各国抗疫提供真诚援助,却在西方政客口中成了“扩充地缘政治影响”,被这些政客“诬称的中国‘疫苗外交’牌,实则是光明正大的疫苗国际合作”,中国推进抗疫合作,“从来不谋求任何地缘政治目标”,“也从来没有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指出,中国疫苗不仅有效率远低于美国的疫苗,中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并不比美国更强,表面上似乎订单很多,但生产能力不足。他认为,民主国家往往是后下手为强,最后美国疫苗的有效性,可靠性,以及美国展示的全球国际主义外交,会在最后爆发出来,反而让中国政府的外交显得非常失败。”夏明说,中国在疫苗问题上不断地散布虚假信息,说什么美国的疫苗怎么不好,到头来会破坏中国自己疫苗开发的可信度。

中国推动的疫苗外交致力于双管齐下,一边大力宣传对外援助疫苗,宣称有多少国家参加中国疫苗试验,哪个国家领导人接种了中国疫苗;另一面也不遗余力地传播其他国家生产的疫苗负面新闻。

中国多家有官方背景的媒体,今年1月就曾大肆报道挪威多名老人在接种辉瑞新冠疫苗后不久死亡的案例,尽管挪威官方一再强调,没有证据表明接种疫苗同这些死亡事件有直接关系。中国环球电视网的主持人刘欣1月15日发推文称,“消息不能独立核实,但令人不安:10名德国人在注射辉瑞疫苗数天后死亡”。刘欣的这段推文很快被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转推。

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1月15日的一篇报道引述匿名的北京免疫学专家的话说,全球应暂停使用辉瑞疫苗,因为这种新技术尚未证实安全。

今年6月,日本当局通报国民接种莫德纳和辉瑞疫苗后因蜘蛛膜下腔出血猝死案例,以及有277人施打辉瑞疫苗后因心脏衰竭或出血性脑中风猝死的报告,均被中国媒体转发。

不过,目前仍以接种辉瑞疫苗为最大宗的日本当局表示,接种疫苗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为9.77万件分之1,因此当局认为打疫苗依旧利大于弊,仍会持续推广民众接种疫苗。根据日本最新报告指,目前已对民众施打2325万剂辉瑞疫苗和44万剂莫德纳疫苗。

针对刘欣在推文中对辉瑞疫苗安全性表示的“令人不安”,德国明镜周刊也曾报道说,中国官方媒体试图散布有针对性的虚假信息,以扭曲中国制药业在与辉瑞和莫德纳疫苗研发竞争中所处的落后状态。

CNN日前评价称,中国接种疫苗的规模和速度之快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但波利基则认为:“某些国家在疫苗研发方面显得特别冒进,正是源于他们国内担忧外界对其抗疫表现的评价。”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