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二, 6月 29, 2021
Tuktuk,极速新闻!

【国安法一周年(上)】 “新香港”下 幻灭的固有价值

滚动 港澳台

香港被改造成“新香港”,甚至被戏称为“南深圳”。一年前声称只针对“一小撮人”,一年后平均每3天就有人被抓。相隔二十多年而来的“二次回归”,带给香港人的,是得,还是失?

七一前夕,香港闹市一片红海

2021年7月1日,是中共建党百年庆典,也是“港区国安法”实施一周年。此前一星期,香港血雨腥风,屹立香港26年的《苹果日报》被逼停运。香港新闻自由的标竿倒下,也象征“旧香港”一种固有价值的幻灭。而在短短一年间,以往建构香港的价值,几乎遭逢“灭顶之灾”。香港被改造成“新香港”,甚至被戏称为“南深圳”。一年前声称只针对“一小撮人”,一年后平均每3天就有人被抓。相隔二十多年而来的“二次回归”,带给香港人的,是得,还是失?

“现在付表决,请按表决器。通过!”

2020年6月30日早上,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以162票,全票通过“港区国安法”草案,赶在七一香港主权移交中国23周年的这一天,实现北京念兹在兹的“二次回归”。

先通过 后公布条文的“国安法”

这个关乎全港700万人命运、影响深远的法案,最先出现在香港公众的视线,是在2020年5月21日。当天亲北京港媒报道,北京计划在全国两会期间,启动“港区国安法”的立法程序,完全绕过香港立法会,直接由北京拍板立法,再交由港府执行。

而在短短一个多月内,北京即通过法案,期间北京及港府官员不断强调立法的必要性,鼓动亲北京阵营群起“支持立法”,却从未公布具体条文细则。

而香港公众真正看到“港区国安法”的条文,是在6月30日深夜11时,即法案通过后十几个小时之后,也是香港主权移交23周年前的一小时。条文甫公布,就立即生效。

视频【5秒的 “投票”过程 改变了700万人的命运】

平行于香港普通法的“国安法”

“基本上就是一整个平行的系统,就在原本的普通法之上,有一个凌驾于一切的法律。根本不是破坏原有的制度,它是开一个新的东西出来。”香港大律师邹幸彤,这样总结由北京一手制订的“港区国安法”。

而在“港区国安法”正式生效后不到24小时,就出现首宗案件。 23岁男子唐英杰被指涉嫌驾驶插上“光复香港时代革命”旗帜的电单车,在湾仔撞向正执勤的警务人员,被控告“港区国安法”下的”煽动他人分裂国家”及“恐怖活动”两罪,另起诉一项危险驾驶引致他人身体受严重伤害罪,作为恐怖活动罪的交替控罪。

国安法“首案” 不设陪审团、指定法官审理

唐英杰被还柙近一年后,案件近日开审。最具争议的,是作为具标竿意义的“国安法首案”,该案由三名国安法指定法官杜丽冰、彭宝琴及陈嘉信审理,而非由陪审团审理。被告曾就此提出司法覆核,但被判败诉,上诉也被驳回。

法官的理据,就是“港区国安法”第46条,订明律政司可指示相关诉讼毋须设陪审团,而由三名法官组成审判庭。

2020年7月6日,香港首位被控涉嫌违反国安法的男子唐英杰坐着轮椅由警车押解至法庭。(美联社)

“以前所有高等法院的案子都是有陪审团的,原理就是就由你身边普通的人,判断你是有罪还是无罪。很明显政府立这个’国安法’时就不相信普通人,他不相信我们一般人对于什么叫’危害国家安全’的判断,跟他是一致的,所以就不容许陪审团的存在。” 邹幸彤分析“国安法”不设陪审团背后的官方逻辑。

“指定法官也是一个很伤害公众对法律信心的东西,就是那个球证是你挑的,当然挑对你最有利的人。不管法官多么强调我还是一个独立、专业的人,给公众的印象就是,政权在挑有利他们自己的裁判。”邹幸彤补充。

而港府从未公布“国安法”指定法官的名单,外界只能在每次“国安法”案件审理时,才得以窃探哪些法官为国安法指定法官。本台曾去信香港司法机构及特首办,查询国安法指定法官名单。特首办以“个人私隐”及防止“起底”为由,拒绝披露。

特首办又援引“港区国安法”第14条-“香港国安委的工作不受香港任何其他机构、组织和个人的干涉,工作信息不予公开”。

有香港网民引用周星驰电影《少林足球》中笑中有泪的一句对白:“球证、旁证、足协、足总、足委,全部都系我嘅人,你点同我打呀? (全部都是我的人,你怎么跟我打?)”

除此之外,还有“飘移的龙门”。

“基本上政府说什么是犯法,就什么是犯法,你没有办法去挑战这个认定。”邹幸彤说。

“法律本身的内容不清晰,到现在都没有一个说法,到底什么叫做’颠覆国家’、 ‘分裂国家’,法律本身的写法就是很空泛、很模糊,基本上什么都能往里面装。定义什么叫犯法、什么叫合法,那个权力好像就在于政权的政治决定,而没有一个由法庭去说这个东西应该怎么解读。”

资料图片:1月11日,香港特区2021年法律年度开启典礼后。新任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张举能抵达新闻发布会。(美联社)

“一小撮人”?平均每3天就有人被捕

而在“港区国安法”实施前,从北京到港府高官,都强调“国安法”只针对“一小撮人”,包括“港独分子和暴力分子”,不会影响其他港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然而“港区国安法”实施近一年,根据香港警方向本台提供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23日,共有114人因涉嫌“危害国家安全”被捕,加上6月27日在香港机场被捕的前《苹果日报》主笔冯伟光(笔名卢峰),共115人被捕,还未计算被通缉者。

也就是说,平均每大概3日,就有人因国安法被捕。有一段时间,香港人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着手机传来再有人被捕的消息。

而被捕者中,共有64人被检控,检控比率超过一半;当中合共有48人,即75%被告被法庭拒绝保释,或未有申请保释需还柙。

“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的初选

当中最轰动的,当数“初选案”。 47名民主派人士因去年发起或参与不具法律约束力的立法会初选,被控国安法下的“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今年3月提堂。单是保释聆讯,就历时4日4夜。 “马拉松式”审讯期间,有被告不适被送院。

不少被告不能梳洗、缺乏睡眠。被告之一、大律师刘伟聪曾形容审讯:“不单褫夺自由,更褫夺个人卫生,褫夺仪容,褫夺自信”。

香港警方起诉47名去年泛民主派的参选人,扣押且不得保释,并于3月1日下午在西九龙裁判法院首次开庭审理。(RFA)

“未审先囚”背后的官方逻辑

在层层上诉后,至今同案只有12人获批保释,其余35人“未审先囚”逾百日。当中有前立法会议员、区议员、学者、记者、律师、医生、飞机师等。法庭拒绝保释的理据,是认为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被告“不会危害国家安全”。

“基本上逻辑就是假定你这个人是会犯法的,这个跟一贯普通法尊重一个人的自由权利、尊重无罪假定、保释权利都是背道而驰的。”邹幸彤说。

“保释是人权,就是一个人在没有被法庭定罪以前都是无罪的人,无罪的人就应该有自由,香港的法律逻辑是很清晰的。但是国安法就是在文字条文上把这个倒过来,就除非你能说服法庭,你不会继续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要不你就不能保释。”

“国安法”律师的矛盾:为保释不惜一切 VS 坚持原则

被定罪前的漫长审讯、被剥夺人身自由,足以让被告饱受折磨,催毁他们对司法的信心,甚至自尊。这让律师在代理国安法案件时,面对巨大困难。

“被告可能更宁可相信一些中间人,或者好像有背景的人给他的吹风、威胁或条件。或者有些人根本就不觉得这个官司可以打了,就是一个政治决定。他也不依赖你的法律意见,就觉得这些事情一定输的,我就尽量求减刑吧。就是对法律的信心没有了,就不相信法庭能在这样的案子中给他们一个公道。” 这是邹幸彤对被控国安法当事人的观察。

在“初选案”保释聆讯中,有被告在庭上痛哭,甚至主动提出愿意接受一切条件,以换取保释。而获准保释的被告,条件也相当严苛,包括不得直接或间接发表“违反国安法”的言论、不得直接或间接参与任何选举、不得直接或间接联络任何外国官员等。相当于在被定罪前,已主动放弃基本人权。

邹幸彤并不认同为求保释,而“不惜一切”的做法。

资料图片:2021 年 3 月 4 日,香港法院对 47 名被控“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的民主活动人士进行马拉松式保释听证会结束时,支持者(中)在西九龙法院外被媒体成员包围时互相安慰。(法新社)

即使国安法是完全有别于香港普通法的一套法律,邹幸彤仍坚持在法庭上捍卫当事人在普通法原则下的权利,“因为这是人权,这是普世的,法治也是普世的。 ”

“政治审判,不要装作法律讨论”

不过邹幸彤也强调,律师不能单从法律条文分析,而忽视国安法案件“政治审判”的本质。她形容,在政治审判当中,律师和当事人“没有谁比谁更专业”,因此律师应更“谦虚“,向当事人𨤳清“法律意见”和“政治判断”的分别,而不是用前者作为后者的包装。

“法庭很经常有一句话:政治跟法律是分开的。但是睁大眼睛去看国安法的案子,就是政权把政治放到法庭,比如47人案,就是政权把反对派领袖打进牢狱的一个事情。 这个案子是一个政治审判,这些东西是应该要被指出来,不应该装着看不见一些明白不公平的情况。不要装着纯粹是一个法律或文字的讨论,背后对人权、政治权利的侵犯,是应该要被讲出来的。”

邹幸彤表示,相较之下,香港律师的处境仍比中国维权律师好,起码可以会见当事人。然而中国“官派律师“、以律协吊销维权律师执照的做法,已有苗头或在香港出现。

七一前 《苹果》大树倒下

“应该要被讲出来的事”,以往只要有愿意讲的人,就会有香港记者去记录、报道传播。然而在2021年6月17日,港警国安以国安法下涉嫌“串谋勾结外国势力” ,拘捕壹传媒行政总裁张剑虹等5名高层、动员500警力突击搜查《苹果日报》大楼、检走新闻资料。被指为“罪证”的,是《苹果日报》的数十篇文章,涉嫌“呼吁外国制裁中国及港府”。

2021 年 6 月 17 日,警察聚集在香港苹果日报总部大厅。 (美联社)

而最致命一击,是香港保安局引用国安法,“未审先冻结”报社等3间公司共1,800万港元资产,继以再拘捕《苹果日报》主笔杨清奇(笔名李平),促使《苹果日报》在一周内迅速“非正常死亡”,以保员工安全,应验了早前外界疯传的一句”苹果过不了七一”。

“记者为报道坐牢”这样在六七暴动后未再出现的情节,半世纪后在香港重演。

骨牌效应 “最坏的情况已出现”

“难以形容那种恐怖程度。”刚卸任香港记者协会主席、从事新闻工作37年的杨健兴这样形容。

“去年8月搜《苹果》、抓黎智英,已开始看到用国安法对付传媒。当时我想很多媒体都认为黎智英背景较独特、政治上较活跃,可能会针对他。但第二次的拘捕和搜查,就完完全全是针对传媒工作,包括指其登载某些文章,更清楚是写文章出事。最坏的情况已出现,甚至你不知道会追究到有多深、多阔。”

正因如此,《苹果日报》上下在突然失业被欠薪之余,更是人人自危。另一位前主笔冯伟光(笔名卢峰)6月27日出境赴英时在香港机场被捕,令被捕的壹传媒及《苹果日报》员工增至7人。

2021 年 6 月 17 日,警方早上6点左右到《苹果日报》及壹传媒集团的高层住所进行搜查并陆续逮捕,左起:壹传媒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剑虹、营运总裁周达权、《苹果日报》总编辑罗伟光、副社长陈沛敏及执行总编辑张志伟。(组合图片/AFP/AP/Reuters)

《苹果日报》倒下,同时引发骨牌效应,香港网媒《立场新闻》宣布暂时下架“博客文章”、另一网媒《852邮报》下架所有影片,网上媒体 winandmac 宣布撤离香港。然而没有人能确保,这种“自我审查”,能否足以“保平安”。

即使当局未以国安法针对其他传媒机构,造成的实际效果,就是形成“白色恐怖”及“寒蝉效应”,让以往百花齐放的香港媒体走向“一言堂”。

“自由落体“般坠落的新闻自由

回看去年国安法出炉时,香港记协曾整理意见提交给北京,提出加入以”公共利益“为抗辩理由、保护新闻资料等保障,但完全没有回音。杨健兴形容,业界发声的作用“几乎是零”。

“媒体曾有良好愿望,希望国安法会有一些制约,北京会考虑对社会的影响,但现在看来,是一厢情愿。” 杨健兴慨叹。从2017年7月起出任香港记协主席4年,期间经历过反送中运动,他曾形容香港新闻界像“坐过山车”一样惊险,但目睹政权在国安法实施后如何以“依法”为名“有权用尽”,完全没有制衡,他现在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的车从来没有升起。下了以后会升、然后再下,这才是过山车,但过去4年其实是一直在跌往深谷。过去一年甚至两个星期,跌的速度更是恐怖,甚至未知何时会跌到底,已经不敢想何时会回升。”

像“自由落体“一样坠落的香港新闻自由,让香港新闻工作者陷于“失重状态”。杨健兴形容,目前只能尽量拖慢坠落的速度,然而明年二十大在即,他预计形势只会更坏。

香港传媒空间收窄,行业萎缩也是必然。仍有在大学教授新闻课程的杨健兴表示,尽管大环境如是,但新闻教育和训练的原则不会改变。 “黑暗中尽量摸索,尽量维持。”

“政治不应入侵校园”? 要看是谁的政治

“传道、授业、解惑”,本应是传承社会价值的方式,然而国安法之手已同时伸向教育界。当中最受关注的,是原本旨在培育学生批判思维、独立思考的中学通识科,今年2月被“杀科“,变成“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大幅删减原有课程内容。

2021年4月15日,香港的一所中学举行的国家安全教育。 (美联社)

教育局近日发布的课程指引,更明确列明,课程要加强学生“认识法治和国情,建立国家观念和明白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而通识科近年被亲北京阵营狙击,指其向学生灌输政治理念,令学生变得激进,导致大批年轻人反政府。

“就觉得我不可能再继续教了。”有16年教学经验、主要教授通识科的Liz(化名)2月得知通识科“被杀科”后,当晚决定教完手上的班级后,明年就移民离开香港。

“因为我真是因为这一科而入行,一直认为这一科是很好的平台,无论是小朋友的个人成长到全球化议题,任何内容都是同学需要学习和认识的议题。这个这么好的平台倒了之后,变成只能有正确答案的东西,变成以选择题为主的答卷和考核方式,这已经再不一样了。”

Liz以往最享受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一同讨论民生、政治等议题,打破既定想法,刺激学生思考。然而在新课程下,一切只有既定答案,抹去多角度思考的可能。

“新科目里面有很多内容,我说不出口。例如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很明显只能说成就,而不能说一些问题,这不是在讲真话。做人都不能这样,莫说是做一个老师。”

所有科目都要为“国安教育”服务

而除了通识科“被杀科”,教育局更要求把“国家安全教育”加入中小学15个科目当中,例如小学常识科要让学生“欣赏保护香港的人“,例如警察和解放军;高中生物科要让学生“明白国家对人民建康的重视”;中学地理科要让学生从南海的例子“认识中国领土和领海范围,从而了解保障国土安全的重要”。

“要教的已不单纯是主权、政治下的国家安全概念,食物安全、核安全都有提到,国家安全在任何科目都要提到。2320 大多数老师的想法就是一碰到国家安全教育,取态就是照本宣科,照读,就当自己那段时间被鬼压吧。”Liz这样说。

校园现”文革式”举报

教育局更要求学校成立“国家安全教育小组”,定期向教育局汇报进展和提交工作报告,要求校方劝止校内政治活动,若教师宣扬个人政治立场,均属违反专业操守。

这让校园里举报成风。就在《苹果日报》被搜查后翌日,有小学教师买了10份《苹果日报》回校派给相熟老师,被其他老师向学校举报,校方其后暂停该老师部分课堂,指其“动机不良”,并要求老师写报告。教育局回应,已要求涉事学校按指引处理,强调教师“不应在校内进行政治推广活动”。而在过去两年,不断有教师因政治问题被除牌。

2020年11月20日,国家安全局的警察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新亚书院。(路透社)

Liz表示,近年身边不断有同行被教育局要求就投诉解释,她本人也曾被家长向校方投诉,指她在课堂上不断说“黑警”,幸而相关网课内容有存档,还她清白。

“你的任何举动都被监控,早晚会有监控镜头在课室出现。”

而在今年4月的“国家安全教育日”,小学生在警察学院的模拟港铁车厢中,以仿枪指向同学的一幕,是对无数家长的“震撼教育”。 Liz也留意到,中学低年级学生受“爱国教育”影响尤为明显,当老师被要求在课堂上播放《我和我的祖国》时,部分学生神情激昂地唱起主题曲。

身为老师,她对香港的教育已不抱期望。 “可以不生小孩就不要生,要生的都话都送去外国吧。”

无处不在的国安法之手

而除了中小学,国安法的影响亦渗入学术界。香港最高学府香港大学,据报至少有2名教职员被研究生举报涉违国安法;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都先后以国安法为由,和学生会切割。香港中文大学甚至曾就毕业生的校内游行报警,港警国安高调进入校园搜证,至少8人被捕,包括3名中大校友。

而在文艺界,当局修订《电影检查条例》检查员指引,列明电影检查员应顾及“防范和制止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或活动的职责,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影片应被列作“不宜放映”;内容涉及反送中运动的短片《执屋》随即被禁。而亲北京阵营也不断以国安法,狙击收藏政治敏感艺术品的M+博物馆。国安法“红线”向文艺界步步进逼。

而港府也计划向各个专业界别动刀,包括夺走香港会计师公会的发牌权,转移给政府财汇局、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等。这些条例,预计将在已全无反对声音的立法会顺利通过。

而在“爱国者治港“原则下,未来香港的选委会选举、特首选举和立法会选举,都将被北京牢牢掌握,就连公开呼吁“投白票”都是违法。

当选举权利被剥夺,港人剩下的自由,就只有“用脚投票”,下一集再谈。

记者:吕熙    责编:胡力汉 许书婷    网编:瑞哲

转载自 自由亚洲电台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