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四, 11月 3, 2022
Tuktuk,极速新闻!

顶尖科学家颜宁去而复返 中国"海归潮"再起?

滚动 财经科技

结构生物学家颜宁近日宣布将辞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回国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这一消息和她2017年离开清华大学一样,再次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有生物科学领域的专家认为,颜宁回国主要出于事业的选择,但未必会对其他海外的科学家有示范效应。

颜宁即将全职回国,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

结构生物学家颜宁近日宣布将辞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回国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这一消息和她2017年离开清华大学一样,再次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有生物科学领域的专家认为,颜宁回国主要出于事业的选择,但未必会对其他海外的科学家有示范效应。

在很多人眼里,颜宁2017年离开清华,前往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情。但仅过了5年,颜宁现在又宣布回国任职,这在很多人心中产生了很大的问号。

个人原因

颜宁生于1977年,200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取得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并留校进行博士后研究。颜宁于2007年回国,成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当时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直到2017年离开清华。

清华大学网站在2017年转载了《中国青年报》就颜宁离开清华发表的评论文章,其中提到颜宁自己解释说,她离开清华的原因是:“生怕自己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可能故步自封而不自知,希望获得新环境下新压力的刺激。”

当时外界对此的揣测很多,不少人说,颜宁是因为不满国内科研体制,才出走美国。颜宁本人并未对这种说法作出回应。而这次颜宁宣布回国,背后的原因为何?本台记者就此发电子邮件向颜宁查询,截至发稿,未得到答复。

一位在美国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先生出于安全理由、不具名向本台分析说,颜宁回国可以实现她个人的事业抱负,“现在颜宁回去要当科学院院长,如果回去位置不好,她不会回去。她跟毕业生回去是不一样的,毕业生是找不到工作回去的,而她这样的人回去就一定要有好的位置,收入更高,可以实现个人的事业抱负。”

颜宁2017年赴普林斯顿大学后,就任终身讲席教授,后获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先后在《自然》、《细胞》等专业顶级刊物上发表重要文章,还曾荣获佛罗伦斯·萨宾杰出研究奖。

但前述那位先生指出,颜宁回国也可能是因为她在专业领域的研究遇到了瓶颈,“颜宁所在的领域,2020年时谷歌有一个人工智能(AI)的技术获得了极大的突破,已经不需要她们那些人来解析生物结构了,像新冠病毒的结构很快就解析出来了,如果由她们人工来做的话,至少要一两年才能做出来。”他强调,这个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对这一领域的所有科学家都是挑战。

他提到的这项AI突破是指做蛋白质结构预测的Alpha Fold人工智能系统。据新浪网转载微信公众号“科学网”发表的一篇文章,颜宁当时就此指出,AI技术的发展确实能促进结构生物学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构生物学家要因此而失业;结构生物学并不仅仅是测生物结构,“结构生物学的主语是生物学,是理解生命、是做出生物学发现;结构本身只是手段,它们是为了回答问题、做出发现。”

来或去,都是一个问题

颜宁宣布回国是在中共二十大刚刚闭幕之际,这个敏感的时间点引来了外界的诸多评论。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发表评论文章,强调是由于中国一直营造对人才的良好环境,才吸引了海外越来越多的华人科学家选择归国。文章尤其提到了2021年,有超过1400名华人科学家放弃了在美国学术单位或企业的工作,回到中国;并借此强调,美国创新领域的研究环境正不断恶化。

在生物医学领域,实际的情况可能远比这种概括要复杂很多。前述那位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先生近年来在这个领域为中、美双方做人才输送工作。他介绍说,上海今年4月进行的封控在全国引起了不少的恐慌,他在医学领域的旧日同僚纷纷向他打听“润”到美国的方式。

但另一面,在过去至少五年的时间中,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出现大爆发,也不断有本领域的科技人才回国创业。他介绍说,“中国之前没有原研药,但这5年出来了好多来自中国的原研药,甚至有在美国上市的,这刺激了生物医学研发的劲头,中国有钱嘛,中国有热钱在到处跑,所以,很多朋友回去了,就做这些项目。”

另一位在华盛顿地区从事生物科技领域工作,并参与了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创业的先生匿名告诉本台,过去几年,这个领域确实存在爆发式增长的趋势,华盛顿地区这个领域的人才也有不少回国,但并不是所有人的处境都很好。

他分析,2018年之前回去的人境况还不错,但2018年之后就所不同,尤其是今年,整个行业的状况都很糟糕,“今年以来就进入寒冬状态了,一级市场也不动了,二级市场更不行。生物科技上市的企业,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在国内,A股也好,科创板也好,90%以上都是破发(跌破发行价)的,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完全就按兵不动。”

这位先生指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经济方面的因素,也有金融方面的影响,再加上疫情方面的政策,其实现在国内的环境并不好。”他暗示说,这些状况的背后或有政治方面的因素,但他不愿多谈。

但他强调,颜宁回国和一般科研人才回国不一样,她创院的深圳医学科学院实际有政府加持。所以,她回去的情况属于个例,难以从中看出普遍的趋势。

美国华盛顿民间机构“信息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李恒青则对科技人才回流的前景表达悲观情绪,“现在是不是会出现人才的二次回流,我的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中国目前那些政策,都不适合这些人来做。……过去的20年中,其实回去了至少有几十万人,但他们中很多人并没有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

李恒青说,他不少清华大学的同学从美国回去参与科技创业,很多人很快就回来了,纷纷表示水土不服,无法接受国内做事的方式。 

(记者:王允    责编:郑崇生    网编:洪伟)

转载自 自由亚洲电台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