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四, 7月 14, 2022
Tuktuk,极速新闻!

70年历史香港最后鎅木厂面临清拆 冀当局宽限活化成博物馆传承鎅木工艺

滚动 港澳台

香港政府推动新界东北发展计划,一间位于发展区内超过70年历史,有“香港最后鎅木厂”之称的志记鎅木厂,多年来争取不迁不拆,未获当局回应,或将面临清拆。负责人表示,木厂见证过去数十年香港城市发展历程,由木屋区到唐楼的建设,木厂融合中西文化的鎅木技艺都有参与其中,呼吁当局给予两年宽限期,让他们处理现存约1千吨木材,将大量珍贵的樟木等木材制作成家具,不致于沦为堆填区的废料。

74岁的香港志记鎅木厂第二代传人王鸿权 (美国之音/汤惠芸)

香港政府推动新界东北发展计划,一间位于发展区内超过70年历史,有“香港最后鎅木厂”之称的志记鎅木厂,多年来争取不迁不拆,未获当局回应,或将面临清拆。负责人表示,木厂见证过去数十年香港城市发展历程,由木屋区到唐楼的建设,木厂融合中西文化的鎅木技艺都有参与其中,呼吁当局给予两年宽限期,让他们处理现存约1千吨木材,将大量珍贵的樟木等木材制作成家具,不致于沦为堆填区的废料。

负责人又希望,当局将木厂活化成博物馆,传承香港传统鎅木工艺。

香港政府过去10多年不断推动连接深圳的新界东北发展计划,影响数以万计居民及发展区内商户的生计,引起多番争议,有被迫迁的居民批评,政府规划不公不义,毁灭自然生态。

70年历史香港最后鎅木厂或被迫迁

不过,港府多年来都没有听取民意,新界东北发展计划的收地迫迁一直没有停止,位于发展区内超过70年历史,有“香港最后鎅木厂”之称的志记鎅木厂,多年来争取不迁不拆,未获当局正面回应。

香港前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参观志记鎅木厂后签名留言”珍惜木材” (美国之音/汤惠芸)

2019年地政总署向志记发信要求收地,订下今年6月30日为收地死线,近日多次派员上门视察,可能逃不过灭厂的厄运。

志记鎅木厂1947年在香港岛北角创立,经过4次搬厂,1982年迁入现址上水古洞至今已40年,由第二代传人王鸿权与弟弟王鸿强及妹妹王美娇经营。

木厂负责人冀当局给予两年宽限期

针对地政署近日不断要求木厂尽快迁出,王鸿权三兄妹上星期三(7月6日)召开记者会,呼吁当局给予两年宽限期,让他们处理现存约1千吨木材,将大量珍贵的樟木等木材制作成家具或者艺术品,不致于沦为堆填区的废料。

74岁的王鸿权表示,当局提议可以用碎木机将现存的木材切碎做化肥,免费提供给农民,不过,他估计可能要用一年时间才能切碎所有木材,而且电灯柱等木材曾经被涂上油漆或其他药物,切碎后不适合用作肥料。王鸿权重申,由木厂自行处理,将木材物尽其用,才是最完善、最环保的做法。

志记鎅木厂开设木工班教授制作原木小凳子 (美国之音/汤惠芸)

王鸿权说:“它(当局)可以‘冚唪唥’(全部木材)开几十部车运去堆田区,就这样推下去都可以啊,这些就是它的处理方法,我们没权能够理会到,但是我们很希望能够善用它(木材),在自然界里面得到物尽其用。”

木厂融合中西文化见证香港城市发展

王鸿权强调,最希望争取的不是当局的赔偿,而是保留木厂,因为志记创业70多年来,见证了香港的城市发展史,由木屋区到唐楼的建设,木厂融合中西文化的鎅木技艺都有参与其中,厂内保留了香港唯一可以处理大型原木的“皮带锯”等鎅木机器,木厂的建设亦融合了中西文化,很有历史价值。

湾仔码头旧木桩制作的木雕艺术品 (美国之音/汤惠芸)

王鸿权说:“就算这间木厂都很有历史价值的,就算这个电排都有百多年历史了,这个电排不是我们志记装崁,是太古船坞的,它的特色就是有窝钉,窝钉就是18、19世纪的钢铁的接合,还有‘企头锯’(又称‘巨人锯’Giant Saw)、‘皮带锯’都是历史悠久的了,那台‘皮带锯’有60多年机龄,就是香港机器厂造的,这台‘企头锯’都是香港机器厂造的。这些锯就是欧洲传来的锯木机器,它的优质效率就是鎅得快,因为它可以一次过将一根原木鎅成数量很多的板,因为我装20条锯可以一次过鎅开19份,效率高很多,好过你用‘皮带锯’一件件地鎅,这些锯其实就是标志着我们香港人就是面对世界、面对欧美,用了它(们)先进的科技的机器。”

培养年青人珍惜木材及大自然

王鸿权表示,木厂的经营理念是希望延续树木的生命,将它们鎅成有用的木材,而不是随便弃置去堆填区。为了传承木厂的经营理念以及鎅木工艺,志记2016年起每月举办一次木工班,让年青人认识不同的树木品种,教授制作不同的家具及木制艺术品,最重要是培养他们珍惜木材及大自然,常存感恩的心。

志記鎅木廠第二代傳人希望政府給予兩年寬限期,讓他們處理廠內約1千噸木材 (美國之音/湯惠芸)

王鸿权说:“尤其是木材我们一定要珍惜它,因为没有树木我们动物就不可能有生存空间,树木帮了我们很多,我们要有感恩的态度就最重要的,因为所谓‘刚毅木讷为仁’,就是由树木启发我们对自然界的面对,以及如何应对人。”

王鸿权表示,希望香港政府未来的发展不要只是考虑高科技,以及连接大湾区,他希望木工班可以让更多年青人了解香港传统木材工业,从而启发他们在这方面留港发展,让年青人的出路有更多选择。

希望将木厂活化成博物馆留时代见证

王鸿权呼吁当局给予两年宽限期,除了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处理库存的上千吨木材,更希望当局将木厂活化成博物馆,传承香港传统鎅木工艺,让社会各界了解木厂的时代见证。不过,他坦言木厂位于新界东北发展区内,当局对于连接大湾区发展的工程事在必行,估计接纳他们诉求的机会不大。

志记邻近的鎅木厂已经被清拆,志记有如一座孤岛 (美国之音/汤惠芸)

王鸿权说:“这些很多都属于时代的见证,你说将它(木厂)湮没了,可能都是一种可惜,你卜公码头都保存到,这里都有些(历史价值)为何不保存它呢﹖我这样的幻想说到底都是‘天马行空’而已,因为听我们的(木厂商会)理事长说,都是事在必行的了,收你的(木厂),因为它的(新界)北部都会区发展已经开始了,这个核心的发展由深圳带动香港,带动大湾区。”

吁当局考虑木厂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

过去10年多次参与反迫迁运动的志记义工吴卓恒表示,志记今年2月曾经去信地政总署要求宽限,但不获回应,不过,讽刺的是木厂近年处理过数以万计的木头,包括中电的旧灯柱、湾仔码头的旧木桩、地铁轨道的枕木,甚至邻近因新界东北发展工程而清拆的村庄木灯柱,当局都交给志记制作家具或艺术装饰,他呼吁当局重新考虑木厂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

吴志恒说:“即是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情况,一方面政府继续是、或者是这些公营的机构继续给一些木材,想我们去处理,但是又一方面要继续收我们这个厂,如果我们真的收了,以后是不是不处理呢﹖是不是不再搞了﹖这些木材的去路又会怎样呢﹖譬如木槺以我的理解之前路政署都有试过,拿一些木槺去在一些公路的意外,用作吸油污的一些工作,这些东西是否以后又变回做进口,本地生产不了呢﹖”

吴志恒表示,2016年7月起协助志记举办木工班,除了疫情期间曾经暂停,至今已经举办最少60次,每次约有15至20人参与,累计超过1千人参与,包括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及学生进行交流及参观,主要是制作木凳及书架。

木厂正觅地重建当局执法不会有行动

吴志恒表示,志记一直尝试觅地重建,曾经有“白武士”愿意出租一块土地,但月租高达1万美元,木厂每月的收入都不够1万美元,呼吁社会各界帮忙留意合适的土地,条件包括可供货车出入、面积与现址相若、大约一万呎。

参加过志记鎅木厂木工班的中学生留言 (美国之音/汤惠芸)

吴卓恒表示,地政人员近日都有到木厂视察,但暂时未收地行动,他又表示,过去10年参与新界反迫迁运动,成功的例子只有马鞍山村,如果当局采取执法行动,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木厂不可能有任何行动停止当局收地,尤其附近燕岗村有村民采取激烈的行动反迫迁,有年长村民被重判入狱4个月。

吴志恒说:“很想保护他们家园的一些行为,我记得收地当日同警察有些冲突,都判得非常之重,可能那宗新闻大家未必有留意到很多,但是我记得一个5、60岁的村民,判了好像4个月监(禁)、在北区粉岭法院。”

冀保留木厂招牌支持年青人发展

本身是古迹收复师的志记第二代传人王鸿强表示,最希望保存父亲有75年历史“志记鎅木厂”的招牌,他坦言自己一生人都是“食木大”,希望将家族的鎅木工艺传承给年青人,让下一代认识人木共生的理念。

王鸿强说:“20年前左右离开这里,从事木(材)有牵连的工作,我做古迹复修以及一些艺术装置,你皇后山也说环保,将那些树坎下来、发霉了,我去鎅了它、巩固它,造了很多艺术品在皇后山这个屋苑里面,而且造完之后要用我们志记木厂的招牌刻下去的,证明那一堆木是循环再用、环保,历史回忆来的。”

香港志记鎅木厂第二代传人王鸿权(右一)、弟弟王鸿强(右二)、妹妹王美娇(左一)与他们的姪女、木厂第三代传人黄雯妮,希望保留超过70年的木厂招牌 (美国之音/汤惠芸)

王鸿权表示,希望在木厂留守到最后一刻,有生之年继续支持年青人的发展。

王鸿权说:“即是讲解木的知识,他们(年青人)都乐意听我说话,我希望自己有限的资源尽量地灌输给他们认识,我74岁了,再过5年差不多80岁了,你活动能力有多少呢﹖所以在这几年希望继续支持他们青年人的信念,就在木材那方面发展而已。”

转载自 美国之音中文网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