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三, 5月 18, 2022
Tuktuk,极速新闻!

港府新管治班子将扩至历史性庞大 增设副司长惹忧疑

滚动 港澳台

将于7月运作的新治港班子会扩大,届时将有15个政策局分管不同范畴的政策和工作,又会在港府第二高层增设副手,协助三名司长管理律政、财政及行政事宜。若建议获立法会通过,将成为问责制推行廿年来最大的管治班子,港人须为此每年多付近1亿港元。虽然建制派议员倾向支持港府建议,但不同学者质疑,增加人手未必能改善政策局各自为政的情况,遑论加强协调;旅英华人学者曾锐生则促请港府解释,副司长是否等于中国的政治委员。

香港的政府总部将迎来更多问责官员和公务员。2022年5月18日

作为洗府最高咨询架构的「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昨(18日)通过政府架构重组方案,大致沿用现届政府去年秋天提出的「三司十五局」方案,包括成立新的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分拆运输及房屋局为两个决策局;创新及科技局改名为创新科技及工业局;重组民政事务局为民政及青年事务局;扩大环境局并改名为环境及生态局;改组食物及卫生局为医务卫生局。 但最大不同的,是在现行政府架构中属于次高的三位司长各增配一名副司长,职级介乎司长与局长之间。有关建议由李家超提出,但未经深入讨论,在行会开会当天,《星岛日报》更引述消息指,只会新增两名副司长,律政司不设副手,但开会通过的,却是律政司不单同样增设副司长,并增设一名政治助理。候任特首李家超没有正面响应增设副律政司长是否与《港区国安法》有关,只是说,律政司长须推广国际交流合作,对外宣扬香港法治和澄清国际有关香港司法独立不实之处,有需要设立副司长。他又说,三位司长管辖范围广泛,工作繁重,副司长未来可被委派督导指定政策项目,财政司辖下增设的「公营房屋项目行动工作组」和「土地房屋供应统筹组」便是一例。

当现行的「三司十三局」扩大至「三司十五局」后,港府须为此增加13名政治委任官员和57个公务员职位,总薪酬开支约为每年9500万港元(下同,折合约1149万欧元),是特首林郑月娥原改组建议涉及的薪酬开支的三倍。候任行政长官办公室的代表将于本周五出席立法会一个委员会会议回答提问,期望6月向人事编制小组委员会和财务委员会提交建议,目标是在7月1日的香港回归25周年起实施新架构。

曾銳生:副司長是中國式政委?

若获通过,这将会是港府自2002年引入政治问责制后最庞大的班子。翻查资料,创建时,问责制只有十一个政策局;继任的特首曾荫权增加一个劳工福利局;其后的梁振英虽然未能如愿增设文化局和副财政司长,但成功加设创科局,成为现时的十三局模式,而公务员人数亦渐增至接近2003年的20万人高峰。根据财政司长2月提交的本财政年度预算案,近20万名公务员的薪酬预算为940亿元,较2021/22年修订预算增加13%。

由建制派垄断的立法会,议员多支持政府架构改组,例如身兼行会成员的新民党议员叶刘淑仪相信,新架构可以加强政府内部统筹;另一名身兼行会成员的民建联议员张国钧认为,新设的律政司副司长,可以多负责向社会和议会解说政策和法案;而工联会议员吴秋北更直言,增设副司长有利培养政治人才。但对于增设副律政司长则有较多质疑,例如「实政圆桌」议员田北辰诘问,律政司没有跨部门工作,是否有必要增加协调的副司长。

不过,港府文件未有交代增设副司长后的权责和分工,立法会内「非建制」议员狄志远说,改组增加了人手,但人多未必好办事,期望候任办解说新架构如何处理现时的管治问题。另外,在立法会内没有议席的民主党质疑改组的功效,该党主席罗健熙指出,港府过去多次重组架构均未见实际成效,而今次重组更需每年增加近亿元的额外开支,提高了市民对新政府的期望,港府须说服港人这是物有所值。

学者方面,专研公共行政的香港大学荣誉教授卜约翰(John Burns)向媒体表示,抗疫揭示的是新部门各自为政,横向协调不足,但新架构增加了须统筹的架构,令协调更困难。他强调,单纯增加一个职位不能改善协调。现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曾锐生向英文《南华早报》提出质疑,究竟副司长的作用是什么?是与司长有清晰分工的副手抑或变相是好像中国内地的政治委员?他表示,香港日益与中国融合,这问题是需要提出来的。他强调,对此没有答案,亦不是说副司长就是政委。而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者蔡子强更指出,难以理解港府为何在经济不景时增设高层官员职位,改组方案似偏离了港府的谨慎开位原则,候任特首李家超必须解释。

转载自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