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一, 5月 16, 2022
Tuktuk,极速新闻!

美中「大國競爭」如何威脅全球治理?

滚动 国际 中国大陆

專家向德國之聲表示,西方民主國家和以中國為首的威權國家之間正出現競爭,而這些競爭已對現有國際體系構成了嚴重挑戰。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一直試圖形成一個統一戰線,支持烏克蘭抵禦俄羅斯的入侵。 西方政府密切協調對莫斯科施加壓力的同時,也高度關注中國的外交行動,特別是其嘗試加強與專制國家關係的行動。

自從俄羅斯在2月底入侵烏克蘭以來,西方國家一再警告北京不要向莫斯科提供軍事援助。上週,美國高級官員告訴路透社,他們沒有觀察到任何中國「公開」向俄羅斯提供軍事和經濟支持的現象。儘管如此,中國政府迄今仍不願意譴責俄羅斯在烏克蘭發動的戰爭。

與此同時,在過去兩個月裡,北京與緬甸軍政府組織了高級別會議,承諾與其在所有領域進行合作和交流。此外,中國也主辦了一次多國會議,討論阿富汗面臨的人道主義和經濟危機。

一些專家認為,確保這些國家的穩定符合北京的利益,因為它們都與中國有陸地邊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政治學家莊嘉穎告訴德國之聲:「北京有一個自然的理由向它們伸出援手。」

儘管中國並沒有將其外交行動限制在專制國家,但對北京來說,這些國家似乎是更理想的夥伴,因為與它們達成的交易往往受到的審查和監督較少。莊嘉穎指出:「通常會發生的情況是,雖然北京正在發展與各種國家的外交關係,但那些在短期內可以更好地控制國內反彈的國家,往往是專制國家。他們可以更容易地在不面對太多政治壓力的情況下,維持這些交易。」

中國對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造成挑戰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客座研究員英莎麗(Dr. Sari Arho Havren)告訴德國之聲,中國通過最近的行動,正向國際社會發出一個信號,那就是它認為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不再有合法性。她說:「中國共產黨的精英們認為,隨著其國內政局穩定和經濟的發展,以及最近對新冠疫情的處理,中國提供了一種更優越的治理形式。」

她補充道:「中國的發展和它對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挑戰,在南半球引起了共鳴。由於中國不接受當前的國際秩序,它在不會對自己造成太大傷害的領域會開始去挑戰現有國際秩序。」

美國氣候問題特使克里(John Kerry)日前表示,由於雙方意見分歧愈發尖銳,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氣候合作已經變得「更加困難」。

上個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上,提出了一項 「全球安全倡議」,呼籲各國要共同應對全球治理挑戰。他表示,中國願意提「全球安全倡議」以維護世界和平,並說國際社會應「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則」。

他說:「我們要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安寧。冷戰思維只會破壞全球和平框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只會危害世界和平,集團對抗只會加劇21世紀安全挑戰。」

雖然該倡議細節仍然模糊不清,但專門關注中國與俄羅斯在東歐影響力的「MapInfluenceEU」創始人和領導人卡拉斯科娃(Ivana Karaskova)向德國之聲表示,中國這項計畫是在針對發展中國家。她說:「它針對的是發展中國家,強調雙方有共同的發展階段或殖民主義的歷史經驗,並強調主權和不干涉的原則。」

對國際組織的巨大打擊

在美國和中國都試圖鞏固與其價值觀相似的國家關係時,各界對於國際社會逐漸浮現的集團競爭、其對現有國際體系構成挑戰產生擔憂。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英莎麗告訴德國之聲:「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階段,那就是各個地域已經清醒地認識到他們對中國的戰略和關鍵依賴性,開始或多或少地保護自己的開放市場,不讓它們受中國國家補貼公司的影響,並以自己所制定的條件強行要求中國對外國企業施行對等優惠。」

她認為,這兩個由中國與美國主導的新興集團及其競爭,將擴張到所有領域,包括國防、貿易、投資和技術。因此,現有的國際體系將受到了由中國和俄羅斯領導、但結構鬆散的集團的挑戰,而西方民主國家正在努力捍衛現有國際體系。英莎麗預測,這種競爭將對國際組織造成巨大打擊,而這些競爭也可能使國際組織變得「過時」,因為這些組織在俄烏戰爭中,已經顯示出它們在解決緊急問題方面的無能。

儘管兩大陣營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西方民主國家仍然希望在某些議題上與北京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如氣候變化。然而,有鑒於競爭加劇和不信任加深,這並不容易。

美國氣候問題特使克里(John Kerry)日前表示,由於雙方意見分歧愈發尖銳,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氣候合作已經變得「更加困難」。他說:「這使得相關外交工作更加復雜。」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莊嘉穎也認為,試圖讓北京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回心轉意的努力已經變得更加困難。他告訴德國之聲:「每個政府都了解,每個國家都需要在環境方面做出貢獻,但是,誰做得多?誰做得少?以及較早發展起來的國家是否能夠指使其他國家該怎麼做?這些差異似乎造成了一些持續性的緊張。」

雖然各國都承認有必要合作,但莊嘉穎強調,更積極的合作可能只會發生在具體問題上。他說:「我認為各國之間的相互猜疑會影響各界原本想合作的意願。」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转载自 德国之声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