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三, 4月 20, 2022
Tuktuk,极速新闻!

中国网民多支持政府对俄立场 与仇美有关

滚动 军事

美国卡特中心一项针对中国网民的最新民调显示,多数中国人支持政府在俄乌战争中的立场,但又希望中国政府能调节俄乌关系,结束战争。

俄乌战争留下的一片痕迹

美国卡特中心一项针对中国网民的最新民调显示,多数中国人支持政府在俄乌战争中的立场,但又希望中国政府能调节俄乌关系,结束战争。但有专家认为,这种态度背后掩藏着中国民众对美国的负面看法。

这两个月中国的各社媒平台颇为热闹。除了上海封城引发全国网友密切追踪外,近两个月前爆发的俄乌战争是另一个可与之比肩的热门话题。中国网友在微博等平台上表达的对俄乌战争的观点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中国人并不是要支持俄罗斯取胜

美国智库卡特中心(The Carter Center)近日发表的一份针对中国网民的民调显示,75%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俄乌战争中支持俄罗斯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但同时有60%的人认为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最合适采取的行为是居间调节,帮助结束战争。

在华盛顿智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周二举行的研讨会上,该中心中国研究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分析说,“这让人感觉中国人对中国政府立场的支持是有条件的,并不是要全心全意支持俄罗斯在战争中取胜。这更主要是一种言辞上的,或者是道义上的支持,并且希望中国能够调停来促成战争结束。”

在美国华盛顿智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周二举行的研讨会上,该中心中国研究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分析说,“这让人感觉中国人对中国政府立场的支持是有条件的,并不是要全心全意支持俄罗斯在战争中取胜。这更主要是一种言辞上的,或者是道义上的支持,并且希望中国能够调停来促成战争结束。”(视频截图/CSIS)

这项从三月底到四月初执行的民调,总共收到了4800份答卷。卡特中心在报告中强调,这是俄乌战争以来第一份针对中国网民的民意调查。

这份民调的结果还显示,70%的受访者相信在中文社媒流行的阴谋论,即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发现了美国资助的的生物武器实验室。白明就此分析说,“这是一个很让人困扰的现象,就是中国人对美国的信任如此之低。你可以把这归结于中国媒体,或者中国社媒,但无论怎样,美国应该认识到,美国在普通中国人眼中的形象在过去十年的时间已经大幅下降。”

与中美关系有关

与白明参与同一个研讨会的美国卡特中心(The Carter Center)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则认为,这个调查本身可能也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我们应该把这个调查放在中美对抗的环境下来观察。如果中美关系比现在要好些,调查的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刘亚伟强调,很多中国学者对美国的态度越来越抗拒,原因包括美国官员对中国的一些表态,和美国对中国采取的制裁措施等等,“就像我说过的,这可能是中国对俄态度的关键所在。”

参与同一个研讨会的美国卡特中心(The Carter Center)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则认为,这个调查本身可能也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我们应该把这个调查放在中美对抗的环境下来观察。如果中美关系比现在要好些,调查的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视频截图/CSIS)

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周一在美国期刊《国家利益》上就乌克兰危机发表文章,强调中国支持一切有利于停火止战和缓和人道主义危机的努力,并将继续为劝和促谈发挥建设性作用。但文章又暗示性地说,有人对中国挥舞制裁大棒,企图逼迫中国放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选边站队。

而就在上个月,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主播刘欣更是露骨地在社交媒体评论乌克兰危机中的美中俄关系说,美国实际就是对中国说,你能不能帮我打你的朋友,这样我以后可以专心打你?

在这一点上,中国官方与民间似乎存在一致性。在中国的社媒平台上不时可以看到有网友说,他们支持俄罗斯的原因主要就是反对美国。

在乌克兰境内行进的俄罗斯军车(美联社)

媒体对民意的塑造

但白明认为,这个民调只能部分反映中国民众对俄乌战争的态度,“我把这个调查当作一个切片,它反映的是这一急速变化的事件中的民意,但它受到现存中国媒体的影响,尤其是其中很多是官媒。它并不能完整反映中国民众对这场战争的看法。”

容易看到的是,目前中国官媒的主流论调仍然是支持俄罗斯的立场。《环球时报》周二发表一篇评论,指出美国才是“俄乌冲突”的始作俑者。央视网周二的一篇文章专访了俄罗斯现代发展研究所主任萨洛尼科夫,他说美国是俄乌冲突的唯一获益方。

对于中国的这种媒体环境,刘亚伟似乎也认可白明的看法,他说,“如果中国的媒体环境更自由,或者宽松,这个调查的结果可能会大有不同。这不仅适用于俄乌战争的问题,也适用于台湾问题。”

卡特中心的调查进一步显示,中国网民中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对官媒和社交媒体关注较多的人都更支持俄罗斯,也更相信前述提及的阴谋论。

在中国这样的信息钳制体制下进行民意调查,也引起了与会者对报告中民意真实性的担忧,有人担心受访者可能出于自身安全的担忧,而不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意见。报告数据分析人、英国牛津大学研究者迈克尔·塞尔尼(Michael Cerny)承认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对于任何在非民主国家进行的民意调查来说,最好要对其结果保持谨慎。这种体制导致的数据偏差是社会研究者难以克服的。”

(记者:王允    责编:梒青    网编:洪伟)

转载自 自由亚洲电台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