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三, 5月 26, 2021
Tuktuk,极速新闻!

随着袁隆平逝世 热衷于造神的中国该停手了

推荐 中国大陆

他毕竟只是个科学家,不是个搏出位的政治人物。但我们也希望中共当局不要打压网上有关袁隆平学术成就的理性讨论,更不要封杀袁隆平当年的实话实说、掩盖三年饥荒的历史真相。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才是对袁隆平先生科研精神的最好发扬和纪念。

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植物专家袁隆平5月22日病逝,中国网络及官媒均在第一时间高调报道了袁隆平的死讯,并给予其极高的评价。袁隆平的离世如神一般的巨星在天际陨落,在中国了引起巨大社会反响和罕见规模的民众追思潮,有关袁隆平的话题连续不断几日登上中国社交媒体的热搜。而在一片缅怀声中,也出现了一些令当局厌恶的“民声”,包括“吃米不忘种米人,请不要再强迫我们迎合中国造神式感恩”;“欧美没有袁隆平,照样有饭吃”;“袁隆平的成就被过分夸大,热衷于造神的中国该停手了”等等。

袁隆平去世的消息一出,即在中国大陆网民间引起广泛讨论。有人哀悼,认为他贡献卓著,也有人呼吁当局“不要神话任何科学家”。

有网民写道:“袁隆平是一位干实事的农业科研人员,有他的成就不可否认。只是受不了那些认为中国人吃饱饭全靠袁的说法,也受不了到现在都不知道曾经的饥荒是人祸不是粮食产量……最受不了的则是那种你不跟风悼念一下,好像你就是无情无义不知感恩之人的道德绑架氛围!”

也有评论人士认为:“中国人能够吃饱饭是改革开放、农村土地实行“包产到户”的结果。制度放开了,走市场经济的道路,哪里会吃不饱肚子,在没有袁隆平的时候,欧美国家的粮食早就够吃了。”

而在中国,关于袁隆平被宣传得最多的就是“超级稻”了,但事实上目前全国登记的超级稻有131个,其中属于袁隆平的只有4个,口感并不好,所以基本没有实际被使用种植。

在美国的人权工作者韩连潮博士在推特发文说,世界上最不好吃的米就是杂交米:“因为生长在湘西,很早就知道袁隆平,小时也吃过杂交稻米,至今印象是味同嚼蜡全无米味;一味追求高产,毁了中国水稻;低产不是苦日子挨饿的原因,社会主义才是。比较喜欢6、70年代的袁隆平,科研初衷和人比较纯洁;不喜欢被党国捧成英雄后唯我独尊、以权谋私的袁隆平。”

有网民表示:“绝大多数评论者不是冲着袁隆平本人去的。大家只是不愿意看到官方造神,把他神话化,认为如果没有他,中国人会饿肚子。因为事实并非如此。”

实际上,喜欢造神本就是中国的一个“传统”,现在可以说是其大外宣的一种手段。“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喝水不忘挖井人”,中国式感恩很容易就变为造神活动,官方可以轻易地把一个民众心目中立下很大功劳的人进行神化,赋予光环。

中国当局的造神爱好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不注重科学考证,不追求准确性,而且往往先入为主、体现出排他性,在每个领域先认定一个神之后,谁也不敢再对它轻易质疑,否则会被众人愤怒地扣上“你想抹黑我们的大恩人?拉出去唾沫淹死吧”、“你也不看看自己做了什么,也有资格污蔑我们的神?”种种帽子、各种声音,让民众以感恩之名淹没了真相,也埋没了无数真英雄。

此外,中国人的造神式感恩往往是被不理性的狂热情绪所支配,再被各种权力、利益因素干扰和误导之后,很可能感错了恩,造错了神。

对于袁隆平逝世的评调,中国民间始终未能做到与北京保持完全同频且一致。因为发声“不和谐”,已有60多个微博账号被永久封号,两天内至少有7名网民因“侮辱袁隆平等院士”被刑拘。

而有消息指其实在当局放出“袁隆平逝世”前,中共就已向网控部门和各大网络平台下令,严厉防范和打击互联网上可能出现的两种“不和谐“声音,第一种声音即质疑中央“神化”袁隆平,忽视其他科学家的贡献,甚至指控袁隆平学术不端,不符合当下宣传的“主旋律”;第二种声音则是恶意炒作袁隆平涉及三年饥荒的言论,拿袁隆平早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的“那三年饿死了几千万人,亲眼见到5个饿殍”说事。各有关部门已被要求发现这两种言论要立刻查删,必要时要果断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23日,面对质疑民间和国际的质疑声音,中国官媒《新京报》发表题为“即便没吃过杂交稻,也该对袁隆平有崇敬之心”的专栏文章,指出从粮食安全的战略角度看,袁隆平功不可没。“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科研方面的贡献是开创性的,而开创性的工作通常都是不完美的。”“关系国计民生基础的农业科技,会受到更多社会和时代因素的影响,并不是纯粹的科学问题……以提高产量为绝对的研究重点,在那个时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至于争论袁隆平是不是这一领域最为杰出的中国杂交水稻专家,意义并不大”。

24日,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现场并不对公众开放,但从现场照片和视频可以看到,有成千上万的民众前往殡仪馆外献花,表达悼念之情。送别的队伍排起长龙,但秩序井然。有家长手里抱着孩子,有人跪地痛哭。

仪式上,“袁隆平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值得注意的是,袁隆平并非共产党员,而是一位无党派人士。新华社24日在发文时,把袁隆平和中共紧扣在一起,并唤其为“同志”,赞扬他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4日亦在记者会上将袁隆平的逝世,归结为中国和世界的巨大损失。他说,“袁隆平逝世后,中外各界都表示沉痛悼念,足以说明他对中国乃至世界杂交水稻事业所作贡献受到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赵立坚指,“中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与袁隆平院士的艰苦努力密不可分。袁隆平院士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毕生奋斗的梦想就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让所有人不挨饿,”并自豪称“中国创造了粮食自给的人间奇迹”。

中国大陆媒体则均追随官调,发文追忆袁隆平,“从1961年到2021年,袁隆平走完了60年水稻人生,为了让更多人吃上饭,稻田成为他一辈子安身立命的地方。从决定研究水稻开始,袁隆平每天下田,与水稻的相处模式就像是谈恋爱。”

除去中国声音外,连日来,联合国官方微博、粮农组织总干事、世界粮食奖基金会主席等也发文缅怀袁隆平,不乏海外媒体和网民表达追思,感谢他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众作出的贡献。

《纽约时报》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帮助世界解决饥荒和贫困”为题发表讣文。不过文中这样写道:“近几十年来,中共把袁隆平颂扬为科学家的榜样:他爱国、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即使到了老年也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然而,对一位如此杰出的人来说不同寻常的是,袁隆平从未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不懂政治’,他2013年对一家中国杂志说。”

博闻社编辑部则在其发布的相关文章中写道:“我们希望一些异见人士不要过于苛求袁隆平,他毕竟只是个科学家,不是个搏出位的政治人物。但我们也希望中共当局不要打压网上有关袁隆平学术成就的理性讨论,更不要封杀袁隆平当年的实话实说、掩盖三年饥荒的历史真相。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才是对袁隆平先生科研精神的最好发扬和纪念。”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