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四, 3月 24, 2022
Tuktuk,极速新闻!

医疗资源不足或系借口 中国坚持动态清零另有隐情

滚动 推荐 中国大陆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23日一天新增确诊病例2054例,其中本土病例2010例,无症状感染者2829例。

随着“奥密克戎”变种病毒的强势来袭,中国新冠疫情的本土感染病例在过去一周增速迅猛,令全国大部分省份受到波及,多地采取封城措施。公开数据显示,中国23日一天新增确诊病例2054例,其中本土病例2010例,无症状感染者2829例。

面对民众不满政府对疫情采取的严格防控措施,当局虽对相关诊疗方案做出了调整,但仍然坚持“动态清零”政策不变。分析人士指,中国之所以始终坚持“动态清零”,虽与其国内的医疗资源严重不足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当局对其政权合法性的重视和官员们对自身利益的诉求。

医疗系统太脆弱

在大陆多地同时爆发疫情的情况下,当局上周对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做出重要调整,允许轻型患者实行集中隔离管理,不再转运到医院治疗,并下调了重症患者出院时的核酸检测标准,缩短了出院后的隔离期。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前高管任瑞红对此表示,当局对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做出调整,显然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当局不做出这样的调整的话,那么中国医疗系统马上就会面临崩溃。

任瑞红指出,中国基本上是以人群密集的大中型城市为主,人们出行主要依赖于公共交通,因此,一旦出现疫情大规模暴发,可以想象感染人数的增幅会非常大,而中国的基础医疗设施非常薄弱,基础医护人员也很少,根本无法承受在全国各地都出现大量病例时所带来的负担。

中国抗疫专家张文宏也在微博上发文说,尽管新冠病毒的病死率已经非常低,但中国如果有大量人群在短时间内感染的话,仍将造成医疗资源挤兑。

原哈佛大学教授李敦厚表示,尽管病毒毒性已经大大降低,但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太大,大规模感染仍会导致医疗系统瘫痪,这不仅会延迟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时间,也会耽误患有其他重病者的治疗时间。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每万人的病床数达到约43张,高于美国的28张,但仍不及大部分欧洲国家;截至2019年,中国每万人的医生数量约为22人,略低于美国2018年数据中的26人。

虽然中国的医疗资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匮乏,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些资源的分配极度不平衡。

资源分配再失衡

中国发改委的助理研究员沈立,去年曾在他的一篇学术论文中指出中国医疗资源的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他说,“中国最好的100家医院集中分布在21个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广州的百强医院就占到了全国的近一半,而很多地级市人口很多,却缺乏相应的医疗资源。这意味着,中国大部分中、小城市可能无力在短时间内收治大量新冠肺炎感染者”。

此外,一旦疫情大面积爆发,人均ICU床位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医疗资源充裕程度的重要指标。

复旦大学的几位学者曾提出,中国最后一次进行ICU资源普查是在2015年,他们根据历年的数据推测出中国去年每十万人口的ICU床位为4.37张,但这个数字远不及一些欧美国家十几年前的统计结果。当初面对大量人群感染时,医疗资源相对充裕的西方国家都出现ICU“一床难求”的局面,更遑论人均ICU床位数与之相差甚远的中国。

北京大学教授刘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医疗资源普遍紧张,医院低冗余运转,余量极低,不管“防”只管“治”带来的医疗资源挤兑是无法承受的。假设中国的发病率与全球平均水平相似,将有数以千万计的人被感染,中国的医疗体系必然面临被击穿的危险。

刘民还指,从经济学角度看,相比于防控政策的影响,数以千万计的人群感染、病倒显然对于经济社会的扰动更大,可以说在所有方案中,“动态清零”对国家和个人的成本都最小。

独特“政绩观”作怪

全球卫生问题高级研究员黄严忠认为,中国政府最为担心的就是其政权的合法性和社会的稳定,当局一旦放开防疫政策,一方面会引起公众对原有政策正当性的怀疑,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挤兑、医疗体系的瓦解,进而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稳定构成威胁。

有大陆居民表示,中国政府自疫情爆发以来一直强调国内疫情整体处于“可控”状态,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稳定民心,防止民众惊慌失措,导致更多的民众产生过激反应。

学者王正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的采访时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新冠病毒定义为流行病,全世界都已经证明了疫情社区传播很难追踪溯源,西方大部分国家也已取消疫情防控措施,中国继续实行独具蛮干特色和风格的“动态清零”政策注定了会以失败告终。

观察人士指,即便中国目前的疫情数据已证明很难通过动态清零去有效控制疫情,北京当局也不会对这一政策做出“根本性”的改变,最主要的原因并非其一直强调的医疗资源不足,而是来自中共高层“要坚持动态清零”这一“明确指示”,使得下面的官员们将“贯彻落实”视为他们加官进爵的捷径,都想以此来捞取足够多的“政绩”作为自己的晋升之资,大家自然会选择对“动态清零已失效”避而不谈。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