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四, 3月 17, 2022
Tuktuk,极速新闻!

港府拟大缩咨询以加快规划发展 民团形容为敌视民意 有违世界潮流

滚动 港澳台

港府为求加快发展,建议大改六条现行条例,以缩短非住宅用地(俗称「生地」)改为住宅用地(俗称「熟地」)的程序,令所需时间由现时一般的六年,减至约四年到三年半。不过,关注土地团体指,港府的建议有失程序公义,重新订定持分者亦剥夺了部分市民的意见表达权利,是敌视民意的修例,有违世界潮流;亦有环保团体忧虑,修例令重大争议无法透过咨询程序获得妥善处理,恐会引发更多司法复核,以致发展因快得慢。

香港日后发展可能加快,代价是民意表达被大大压缩。

港府早前推出方便中港更大程度融合的「北部都会区」和「明日大屿」计划,部分已在反对声中悄悄开展顾问工程,发展局昨(16日)提出建议,大幅缩减咨询程序,并且不管填海无法逆转的特性,修订《前滨及海床(填海工程)条例》,明确容许「边填海、边规划」。以《城市规划条例》为例,当局建议将多轮民意申述缩为一次;缩短在大型道路、铁路计划和填海工程处理反对意见的法定时限,包括订明反对意见的响应次数上限;一旦通过,城市规划委员会制订法定图则所须程序的时间会减半至约九个月。另外亦会修订《收回土地条例》,赋权政府毋须等待有关工程获批拨款,也可开始收回土地及发放补偿。

当局指出,新修订的城规条例会容许城规会局部核准草图,加快发展计划,以免葵涌分区计划大纲图因一个项目出现司法复核而令整张大纲图被冻结,以致发展被延八年才能发展的情况重现。

当局计划今年内向立法会提出条例修订草案,若顺利通过,可望明年上半年获批后引用有关程序。议员刘国勋赞成当局建议,认为修例后可望把「北部都会区」计划的构建时间由廿年压缩至十年。

不过,民间团体多持反对意见。本土研究社成员陈剑青今早在电台叩应节目中指出,当局似乎有意「快刀斩乱麻」,匆匆通过一些过去社会没有巨大争议但却涉及程序公义的条例,减弱民意的表达。他忆述,现行条例涉及的咨询程序是港府之前认为民意有助发展规划更优质而加进来,现在却有「民意是阻住佢(指政府)发展」的态度,重新定义谁是可以发表意见的持分者,以《收回土地条例》为例,只限业权人或或占有人可以表达意见,而非现时的人人可就城规发言;另外可发言者是当局邀请人士。他形容,凡此种种,均是把权力收归部门的做法,「敌视民意」的修例,亦与小区发展尊重民意的世界潮流相违背,令声音变得单一。

该社成员夏淳权则指出,发展缓慢尚有不少原因,包括发展商囤地,以及发展商能够不断向城规会递交申请等问题,而不是大削民意表达空间,令反对声音「清零」。

环保团体「长春社」的公共事务经理吴希文忧虑,新建议可能会弄巧成拙,因为发展涉及的法例不同,背后的立法精神亦可能有异,反对意见须在不同法例之下的咨询平台表达,当局不能以「意见相同」而不予处理。他认为,现时咨询空间本已不大,若再强行压缩,一些具有重大争议的项目,可能会触发更多司法复核,随时因快得慢。

不过,前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副主席黄泽恩支持港府精简与发展相关的法定程序的建议,认为可省去重复的申请意见,以及因应社会变化而检讨过时的法例,强调相关委员会会公平公正地作出裁决。

转载自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