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六, 3月 12, 2022
Tuktuk,极速新闻!

在英港人组织促请英国接收乌克兰难民 港人为何感同身受?

滚动 港澳台

俄乌炮火持续,数以百万计的乌克兰难民流离失所,这也引起了因遭受政治压迫而流散海外各地的香港人的关注。近日,多达十一个在英港人组织联合向英国内政大臣发信,呼吁英国政府向乌克兰难民提供免签证待遇,像早前接收香港人一样,为乌克兰难民提供避风港。

港人组织“The Campaign for Hong Kong”创办人朱牧民(Samuel Chu)在一个网络研讨会上表示,香港人和乌克兰人的遭遇有很多共通点。

俄乌炮火持续,数以百万计的乌克兰难民流离失所,这也引起了因遭受政治压迫而流散海外各地的香港人的关注。近日,多达十一个在英港人组织联合向英国内政大臣发信,呼吁英国政府向乌克兰难民提供免签证待遇,像早前接收香港人一样,为乌克兰难民提供避风港。乌克兰人的遭遇,如何让港人感同身受?

俄罗斯继续入侵乌克兰,英国政府亦进一步扩大对俄罗斯的制裁。英国外交部周五(11日)宣布,制裁386名俄罗斯下议院议员,指他们今年二月投票,承认乌克兰东部分离主义者控制地区卢甘斯克(Lugansk)及顿涅茨克(Donetsk)为独立国家,并以此作为俄国入侵乌克兰的借口。他们将被禁止入境英国、禁止取回在英国的资产,以及被禁止在英国做生意。

英国最新制裁令(英国政府官网截图)

在英港人冀英国政府对乌克兰难民一视同仁

而作为同样被强权压迫的一群人,在英港人同样关注乌克兰的情况。11个在英港人组织日前联合向英国内政大臣帕特尔(Priti Patel)致函,呼吁英国政府向在英国避难的乌克兰难民提供免签证待遇,容许他们在英国居留至少三年,让他们可以在英国工作及获得公共财政援助。

参与联署的组织包括“The Campaign for Hong Kong”、“英国港侨协会”(Hongkongers in Britain, HKB)和“香港协会”(Hong Kong Umbrella Community, HKUC)等。

声明提到,英国30年前为逃离巴尔干地区种族灭绝的难民提供避难所,最近又开放BNO(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签证计划,为数十万港人打开大门,逃离政治压迫。声明说,作为《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的共同签署国,英国必须紧跟欧盟、加拿大等国家的做法,为乌克兰人提供安全通道。

声明说:“在英港人切身体会到救生艇政策,对于面对暴行、镇压和冲突的人民的重要性。 我们敦促英国政府坚持其悠久传统,帮助逃离战火和压迫的人。”

港人联署信截图(hkcampaign.org)

联合国难民署估计,因战争逃离乌克兰的难民达到250万人。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虽然表示愿意接收乌克兰难民,但初期只容许有家人在英国的乌克兰难民到英国。相关政策在国内舆论压力下逐步放宽,英国政府也提出新方案,计划让英国公民、慈善团体和企业为乌克兰难民提供担保,让他们可以进入英国。英国内政大臣帕特尔亦承诺,会简化乌克兰难民进入英国的程序。

参与联署的在英港人组织“英国港侨协会”创办人郑文杰认为,这显示在英港人的声音发挥了一定作用。

郑文杰说:“很多英国媒体报道都提到,英国当初愿意接收香港人,未来5年可能有30至50万香港人来英国。我们都知道,这种救生艇政策对我们是很重要,将心比心,我们希望英国政府以同样态度处理乌克兰事件。我们发了这个联合声明后,内政大臣宣布会简化程序让乌克兰人来英国,这是好的进展。我也希望让外界知道,我们在英港人也在当中略尽了绵力。”

海外港人以不同方式声援乌克兰

而除了联合向英国政府发声,在英国的声援乌克兰集会上,也不乏香港人的身影。他们和在英乌克兰人站在一起,向普京说不。有香港传道人到乌克兰做人道支援工作,更有香港记者走进乌克兰前线,以战地记者身份告诉世界乌克兰人正经历的劫难。

同样被背弃承诺的一群人

对于香港人而言,俄乌战争有何启示?发起上述联署的港人组织“The Campaign for Hong Kong”创办人朱牧民(Samuel Chu),一直在美国进行游说工作,促使美国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他在一个网络研讨会上表示,香港人和乌克兰人的遭遇有很多共通点:中国背弃《中英联合声明》,使港人的权利被剥夺;俄罗斯则破坏《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入侵乌克兰。

他留意到,乌克兰公民团体现在做的工作,比如争取外国制裁等,正像香港人过去两年所做的一样。这更让香港人明白,在强权压迫下,必须连结所有被压迫的人民一同抗争。而只要中国和俄罗斯的民主化进程没有进展,香港和乌克兰也不会有自由和公义。

朱牧民说:“反抗极权的人必须连结起来,这是为何香港的情况如此突出,因为我们一直强调这不单是香港人的战斗,而是一个更大的抵抗极权扩张的行动。我认为,乌克兰是又一标志性事件,揭露当中的角力。”

香港大学法律学院前教授戴大为(Michael Cutis Davis)表示,香港过往一直是法治城市,香港人眼中的公义就是和法治挂勾,社会有权力制衡,使当权者不能为所欲为。(视频截图)

公义何处寻?

前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教授戴大为(Michael Cutis Davis)表示,香港过往一直是法治城市,香港人眼中的公义就是和法治挂勾,社会有权力制衡,使当权者不能为所欲为。然而当下香港人和乌克兰人一样面对不公义,乌克兰人正试图诉诸国际刑事法庭,调查普京对乌克兰平民的“战争罪”。戴大为认为,这虽然实际效用成疑,过程亦非常漫长,不过国际社会的舆论和压力仍然非常重要。

戴大为说:“执行国际人权法很大程度上仰赖公开宣传,当我在教人权法第一课时,我就强调执法的种种困难,不过不要绝望,仍有很多方法的。人权组织如人权观察等对此发表报告、国际法庭检察官对此发表声明、39个国家提出侵犯人权的问题,这样持续下去,可能可以让侵犯人权者付出代价。”

他又寄语海外港人组织,要在竞争和各种情绪当中学习、团结、合作,避免分裂。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吕熙伦敦报道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

转载自 自由亚洲电台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