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日, 2月 27, 2022
Tuktuk,极速新闻!

“中国行动计划”成过去式 它的功过几何?

滚动 国际

美国司法部周三(2月23日)宣布停止执行“中国行动计划” (China Initiative),取而代之的是一份目标国家更为广泛的安全战略。“中国行动计划”自启动之后,不断引起民权方面的担忧,但中国威胁的严重和独特性已是美国国家安全领域的共识。在该计划正式结束之际,国安界人士、分析专家、民权律师告诉美国之音,司法部在未来应对中国威胁时,依然有改进空间。

美国司法部大楼

美国司法部周三(2月23日)宣布停止执行“中国行动计划” (China Initiative),取而代之的是一份目标国家更为广泛的安全战略。“中国行动计划”自启动之后,不断引起民权方面的担忧,但中国威胁的严重和独特性已是美国国家安全领域的共识。在该计划正式结束之际,国安界人士、分析专家、民权律师告诉美国之音,司法部在未来应对中国威胁时,依然有改进空间。 在周三的一次讲话中,司法部主管国家安全的助理部长马修·奥尔森 (Matthew Olsen) 宣布了“中国行动计划”的终止。但他同时表示,司法部将扩大打击范围,全面应对来自中国、俄罗斯、伊朗等敌对国家带来的安全威胁。不过,奥尔森也强调,中国依然会是司法部国安工作的核心之一。 司法部结束“中国行动计划”的决定得到了一些前国安官员的赞同。 “在不使用带有某种煽动色彩的名称的条件下,司法部和美国执法部门以及情报界的伙伴可以有一套广泛的、法律授权下的工具来反制(中国)威胁,” 前司法部国家安全部门官员大卫·劳夫曼 (David Laufman) 告诉美国之音。

分析人士:对中国的安全担忧有正当性

“中国行动计划”于2018年启动,旨在应对长期以来由中国发动的经济间谍等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活动。计划着眼于辨认并起诉涉嫌商业秘密盗窃、网络入侵和经济间谍活动的个人和团体,同时保护美国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免遭来自中国的暗中影响。

“在我担任反情报和出口控制部主任时,绝大多数针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威胁,特别是在盗窃美国知识产权领域,都来自中国,没有另一个国家可以比拟,” 劳夫曼说。他于2014至2018年间在司法部任职。

2018年6月,白宫贸易与制造业政策办公室的报告说,中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美国的技术和知识产权,还推出“千人计划”等举措吸引和鼓励在海外从事科研的华人“为祖国服务”,以优厚的酬金让这些人短期访问中国,并提交他们在国外进行科研的报告。 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 (CSET)的“中国人才项目追踪器” (Chinese Talent Program Tracker)显示,中国仍在实施的海外人才招募项目有27个。它们不仅面向中国公民,有一半以上的项目也向非中国公民开放。 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分析师艾米丽·韦恩斯坦 (Emily Weinstein) 认为,美国政府对中国经济间谍的担忧一直都是正当的。 “中国在政府级别的一些政策宣言里展示出需求和野心,要获取外国科技,外国技能,以及外国资本,” 她告诉美国之音。

国安专家:计划获一定成功 帮助公众提高警戒

司法部并未清楚定义哪些案件归类于“中国行动计划”之下,仅不定期在其网站上公布一系列案件的进展。麻省理工学院旗下独立媒体“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MIT Technology Review)的统计和研究显示,截至2021年底,一共有77起案件在司法部“中国行动计划”的网站上出现过,有超过150人受到起诉。 这其中包括了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向中国透露机密信息的前中央情报局官员,试图偷窃商业秘密的中国情报官员和中国商人,以及隐瞒来自中国资金的美国大学教授等等。 不过,司法部处理过的与中国有关的案件远不止这些。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曾在国会作证时表示,调查局平均每10个小时就展开一起和中国相关的调查案件。 在今年1月的一次讲话中,雷说:“当我们总结在调查中所发现的,2000多起调查集中在中国政府试图盗取我们的信息或技术。” “中国行动计划”去年年底赢得了最大的一场胜利之一。 去年12月,波士顿一个联邦陪审团判定哈佛大学知名纳米科学家、前化学系主任查尔斯·利伯(Charles Lieber)向当局提供虚假证词、虚报联邦所得税,并未能报告一个中国银行账户的控罪成立。 检察官说,利伯2011年同意参与中国的“千人计划”,担任中国武汉理工大学一名“战略科学家”。但他在回应美国国防部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提出的质询时,就他与中国这个招募计划的关系问题撒了谎。

利伯的律师已于2月初申请再次受审,寻求无罪宣判。 分析师韦恩斯坦在回顾“中国行动计划”的成果时,表示该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美国社会提升了对中国技术偷盗和经济间谍的戒心。 “如果你在2017或是2016年的时候询问学术界或者产业界的人,问他们对中国的人才项目有多少了解的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多少,或是对中国人才项目持有着与现在相比较为正面的看法,”她说。 被起诉者多华裔 引发“种族歧视”担忧 不过,“中国行动计划”在提升美国戒心的同时,也招来了有关种族主义和“寒蝉效应”的批评与担忧。 被起诉人中大量的华裔面孔被外界怀疑有“种族定性” (Racial Profiling) 的可能性,即担忧司法部出于这些个人的华裔血统而对他们产生犯罪怀疑。 多起针对学术界研究人员缺乏证据的指控,也给一些与中国有合作的学者带来焦虑。 这两点担忧体现在麻省理工大学教授机械工程和纳米技术专家陈刚的案件上。 陈刚受到的指控包括他在申请美国能源部拨款时没有披露他担任中国政府的“海外专家”,并且是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的顾问委员会成员。 上个月,这些指控被全部撤销。联邦检察官瑞秋·罗林斯(Rachael Rollins)在一项声明中说,检方已无法在审判中证明他们的指控,撤诉“符合司法公正利益”。

“在这场我认为是由政治和种族原因驱动的起诉上,没有胜利者,” 陈刚在《波士顿环球报》的一篇文章中写道。“30多年前,我从中国来到美国。这是我选择养育我的家庭和贡献此生工作的地方。这个国家的承诺是种族并不重要。但我很难从‘中国行动计划’上总结出这一点。”

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加拿大籍华裔教授胡安明也经历了一样的曲折。他此前被美国联邦政府指控隐瞒与一所中国大学的关系,同时接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研究资助。这也是“中国行动计划”启动后,第一起进入庭审阶段的案件。 但去年9月,联邦法官托马斯·瓦尔兰(Thomas A. Varlan)称,当局未能证明这名纳米技术专家在申请研究资助以参与NASA项目时隐瞒与中国的关系。胡安明随后被宣布无罪释放。 “他们摧毁了人们的生活和事业,”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田纳西大学分部主席玛丽·麦克艾尔平 (Mary McAlpin)告诉美国之音,“胡博士需要好几年才能重新树立名望。”

国安分析师韦恩斯坦表示,“中国行动计划”在学术界的案件上过于投入,调查重点落在了法律框架之外。 “问题是,参加中国的人才项目本身不是非法的,” 她说。“参加任何国家的人才项目本身都不是非法的。”

她认为,这导致了司法部不得不寻找可能存在的研究资金诈骗和税务犯罪上。而许多类似起诉都以失败告终,扭曲了公众对“中国行动计划”的理解。 在周三的讲话上,助理司法部长奥尔森也表示,司法部意识到了公众对“中国行动计划”侵犯嫌疑人民权的担忧,包括被认为存在的种族主义因素。 但奥尔森强调,在对“中国行动计划”进行了重新评估后,并没有发现任何案件中存在种族定性。

美国大型民权组织“美国公民自由联盟” (ACLU) 高级职员律师帕特里克·图米 (Patrick Toomey) 有10年处理国家安全案件的经验。他对奥尔森和司法部的这一说法并不认可。 “政府没能解释,为什么过去这么多的案件都失败了,” 他告诉美国之音,“他们拒绝认识到歧视和(种族)定性在联邦调查局的调查中扮演的角色。”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目前正在帮两名华裔教授打官司。这两名教授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被司法部以非法下载数据和与中国分享敏感技术为由起诉,但最后罪名也都被全部撤销。 图米表示,这两起案件虽然出现在“中国行动计划”之前,但也显示司法部在调查上存在的歧视。

与奥尔森一样,前司法部国安官员劳夫曼不认同歧视的说法。 他说,起诉的决定通常不会随意做出。司法部要求检察官只有在相信手中的证据足以定罪嫌疑人的情况下,才能发出起诉。 “根据我在国安部门监督几十起和中国有关案件的经验,在我看来这些调查都是有扎实的证据基础的,”他说。

但他也表示,在这么多被起诉人都是华裔的情况下,他理解人们会担忧种族歧视的存在。 专家:执法部门需与华裔社区多沟通以化解误解 在韦恩斯坦看来,司法部接下来在打击来自中国的威胁上,需要改变语调。 她说,生活在美国的华人群体面对着一些独特的挑战,比如来自中国统战部的影响。韦恩斯坦认为美国政府应就此和华人社区进行更多交流沟通并提供帮助,同时使用例如哈佛白人教授利伯被定罪的案例表明,美国打击的目标并不是某个族裔。 近来的一些迹象似乎显示美国的执法机构或多或少意识到了这一点。 联邦调查局局长雷在上个月的讲话中曾表明,中国人和华裔美国人并不是美国政府针对的目标。正相反,他们反而常常是中国政府“非法侵犯” (lawless aggression)的受害者。 “美国因为来自中国的几代移民而更加富足强大,” 雷说。“在联邦调查局,我们承诺保护所有美国人的安全和权利。”

转载自 美国之音中文网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