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四, 2月 24, 2022
Tuktuk,极速新闻!

五角大楼:乌克兰边界附近俄军已“做好行动准备”

滚动 国际 军事

乌克兰政府网站星期三(2月23日)又遭到大面积网络袭击,与此同时,五角大楼说,俄军正在逼近乌克兰边界,现已准备好“几乎是在随时”展开军事行动。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附近的无名战士墓参加“祖国保卫者日”的安放花圈仪式。(2022年2月23日)

乌克兰政府网站星期三(2月23日)又遭到大面积网络袭击,与此同时,五角大楼说,俄军正在逼近乌克兰边界,现已准备好“几乎是在随时”展开军事行动。

五角大楼新闻秘书约翰·科比星期三对记者们说:“我们相信他们正在这样做,他们已准备好这样做。” 科比说,五角大楼相信“更多的俄军部队正在移向”乌克兰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但是他不愿证实已经进入两地的俄军具体人数。 美国之音还没有独立证实顿巴斯已有更多的俄罗斯军队。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对俄罗斯国家媒体说,自封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星期三已请求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帮助抗击乌克兰武装部队。 科比不愿将最新的网络袭击元凶直接指向俄罗斯。他只是说,这种破坏网络空间的行为是“俄罗斯的剧本”。基辅指责俄罗斯策划了网络袭击,但俄罗斯否认卷入。 一名高级国防官员星期三早些时候对记者们说,包围乌克兰的15万余名俄军中有多达80%已经处在“做好行动准备的前沿位置”,包括黑海上的10艘登陆舰上的部队。 联合国安理会定于召开本星期讨论乌克兰局势的第二次会议。会议定于美国东部标准时间晚9点半开始。

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星期三晚间对全国发表了讲话。 他用俄语说:“乌克兰人民和乌克兰政府希望和平。”但是他说,如果国家遭到进攻,“我们将会反击”。在这之前几个小时,乌克兰宣布了全国范围的紧急状态。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基辅与乌克兰议会各党派和团体的领袖会晤。(2022年2月22日)

他在讲话中驳斥了俄罗斯提出的乌克兰是个威胁的说法。他还表示,入侵将会造成数以千计的生命损失。 他还说,他试图给普京打电话,但是克里姆林宫方面没有答复。 乌克兰外长德米特罗·库列巴在推特上就克里米亚传来的“亚米安斯克的泰坦化工厂整个夜班人员都被转移出该设施”的消息发出了警告。 他说:“这有可能是为俄罗斯策划的又一次挑衅所做的准备。“ 乌克兰星期三(2月23日)欢迎西方国家因为俄罗斯在乌克兰东部采取的威胁行动而对莫斯科实施的一系列制裁。与此同时,乌克兰议会批准了全国紧急状态。紧急状况从星期四开始,为期30天。 乌克兰政府还召回了驻莫斯科大使。 星期三,美国总统乔·拜登对管理“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的公司及其高管实施了制裁。这条管道从俄罗斯经过波罗的海海底把天然气输送至德国。针对有人发出的这些制裁来得太晚的批评声音,白宫回应说,华盛顿在对这条管道采取行动之前,希望得到柏林方面的外交合作。 白宫新闻秘书珍·莎琪对记者们说:“国会有些人呼吁就‘北溪二号’采取先发制人的制裁或者更早采取制裁或者更早采取步骤,我们不同意那种策略。” 德国总理朔尔茨星期二停止了对“北溪二号”的认证。这条管道已经铺设完毕但还没有投入运行。 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欧盟和其他方面都对俄罗斯采取了各种制裁行动。各国还表示,假如俄军进一步深入乌克兰,他们一定会实施更为严厉的制裁。 英国外相丽兹·特拉斯说:“我们还没有看到全面入侵,但是我们的立场很明确,如果普京总统升级,我们、国际社会将把我们的制裁升级。” 澳大利亚星期三也跟进实施制裁,打击目标是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成员。日本也加入制裁行列,冻结某些俄罗斯个人的资产并禁止在日本发行俄罗斯债券。

“澳大利亚人永远会挺身面对霸凌者,我们将与我们所有的伙伴一道,挺身面对俄罗斯,”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对记者们说。“我预计随后会有几波制裁,这个进程才刚刚开始。” 乌克兰军方星期三说,卢甘斯克地区亲俄分离主义分子的炮击打死了一名乌克兰军人,打伤了六名军人。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了一项命令,征召了某些预备役军人,原因是需要迅速增加乌克兰陆军的兵员。 普京星期三说,他一直愿意找到外交解决方案。但是他说:“俄罗斯的利益和我们公民的安全对我们来说是不能谈判的。” 本星期早些时候,普京宣布乌克兰东部地区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为独立国家。普京还说,他正在派遣他所形容的“维和部队“越过乌克兰边界。这让人们越加担心俄罗斯会与乌克兰爆发更大的冲突。乌克兰曾经是前苏联共和国,但是自从1991年以来一直是独立国家。 乌克兰外交部建议不要前往俄罗斯,并敦促在俄罗斯的乌克兰人立即离境。乌克兰外交部称,莫斯科的“侵略”有可能阻碍乌克兰提供领事服务的能力。 俄罗斯开始撤离驻乌克兰的外交人员,截至星期三下午,俄罗斯驻基辅大使馆已经没有俄罗斯国旗在飘扬。警方包围了使馆建筑。 (美国之音白宫事务记者阿妮塔·鲍威尔与美国之音联合国事务记者贝希尔对本文亦有贡献。本文参考了美联社、法新社和路透社的报道。)

转载自 美国之音中文网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