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三, 2月 23, 2022
Tuktuk,极速新闻!

新冠確診數壓垮醫護 香港尋最佳隔離方式

滚动 中国大陆 港澳台

香港新冠疫情持續延燒,連日來也出現數名5歲以下孩童病逝的案例。部分專家告訴德國之聲,港府應該接受香港現階段無法重返「零確診」,並努力將抗疫措施朝「緩解」的方向推動。

(德國之聲中文網) 自上週起,香港便持續受到奧密克戎變種病毒 (Omicron) 所帶來的衝擊,確診人數從2021年底的1.25萬人,增加至週一已累積超過6萬人。21日通報的數據中,也包含了13個病亡案例,包含一名11個月大的女嬰。

根據《香港01》的報導,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22日在香港電台的節目中表示,過去10日,香港已有3名5歲以下孩童因感染新冠病毒病逝,他還說相關的兒童都出現腦水腫、上呼吸道感染與急性腦炎的症狀,擔憂Omicron BA.2的變種病毒已出現變異。

中國的新冠防疫專家鍾南山周二(2月22日)凌晨錄製影片,以廣東話向香港市民喊話。他提到,由於奧密克戎確診者症狀較輕,死亡率也較低,所以呼籲香港市民不用過於擔憂。然而,他說在60歲以上的族群若大批感染奧密克戎,死亡率仍會明顯增加。他說:「要遏止香港疫情,預防傳播是關鍵。」

方艙醫院vs.居家隔離

目前香港仍呈現病床與隔離設施不足的情況,《香港01》在報導中稱至少有3萬名確診患者仍滯留家居。鍾南山在影片中表示,已確診者不宜居家,要另行隔離,並說雖然目前香港在隔離設施這方面面臨困難,但政府正在嘗試建立方艙醫院來應對。

香港大學公衛學院的助理教授葛瑞蘋 (Karen Grepin) 認為,在香港本來就已是空間與住宅有限的城市之前提下,她很難想像當局如何突然提供足夠的空間讓所有新冠確診者都在指定的設施進行隔離。

專家預測未來幾週,香港的確診數會出過整個城市醫療量能所能負荷的範圍,且重症患者的比例會增加。

她說:「目前香港的情況是,多數的確診者都在家中等候,而他們也沒有足夠的資訊或資源去明白該怎麼做才能在不傳染給家中其他人的情況下,安全的康復。若政府能將醫療資院運用在對的地方,香港或許能找到降低家中隔離感染的方法。」

葛瑞蘋預測,未來幾週,香港的確診數會出過整個城市醫療量能所能負荷的範圍,且重症患者的比例會增加。與此同時,不少醫護人員也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感染奧密克戎,這也會導致醫護人員無法提供治療。

她告訴德國之聲:「這就是專家所謂的醫療體系崩毀。我認為現階段,若香港能從中國大陸得到額外的醫療資源,包含建造更多的病床或派更多醫護人員來協助治療病患,這能幫助香港面對接下來非常挑戰的幾個月。」

同樣是擔心醫療資源不足,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的臨床助理教授薛達 (Siddharth Sridhar) 認為,除非居住環境不允許,否則輕症或無症的新冠感染者都應該待在家中隔離,這樣才能減少追蹤接觸者與檢疫中心工作人員的工作量。

薛達表示,根據香港大學所模擬的疫情發展趨勢,這波疫情將在3月達到高峰,並到5月才逐漸的趨緩,而若港府在疫情趨緩後,持續嚴格的要求感染者進行隔離,那香港或許在幾個月後,還有可能重新出現零確診的情況。他建議,香港當局應該更廣泛使用抗病毒藥物,防止確診者發展成重症,並繼續提高疫苗施打率,尤其是在老年族群的部分。

動態清零vs.逐步緩解

港府宣布,香港的疫苗通行證將自週四 (2月24日) 開始實施,會適用於商場、街市及百貨公司等地,而12歲以上的香港市民在進入這些場所前,必須最少已接種一劑疫苗。

目前為止,香港政府仍公開強調其對抗疫情的策略仍是以所謂的「動態清零」為基準,也重申目前香港沒有計畫進行大規模封城。不過,有部分專家也強調,雖然清零政策在新冠疫情初期證實是最好的策略,但一旦病毒開始在社區流竄,確診數到達一定的數量,有關當局就應該將對抗疫情的策略朝「減緩」 (mitigation) 而非「清除」(elimination) 的方向推動。

在香港擔任家庭醫生的歐文斯 (David Owens) 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我們必須接受香港不可能回到零確診的情況,並將我們的精力集中在確保疾病造成最小的傷害上。現在香港的情況是,儘管政府的許多行動都是朝緩解的方向進展,但政府的政策溝通仍然是圍繞著清零政策。我認為對抗疫情策略朝『減緩』的方向發展是無法避免的趨勢。」

他認為當前最重要的,是透過保持社交距離等與「減緩」相關的措施來降低醫療系統所承擔的壓力。歐文思說,若當局能減少人與人的接觸,這便代表人們被感染的接觸點減少了,慢慢的,整體疫情的趨勢便會較平穩。即便總確診數或許仍會與採取『清零』政策時相同,但這些確診個案會在更長的區間內發生。他認為,這麼做便能降低醫療體系在短時間內必須要面對的病患數量。

© 2022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转载自 德国之声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