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音大厦死于童年,大家都是兴高采烈的样子 请看博讯热点:拆建GDP-折腾
(博讯北京时间2016年8月29日 转载)
一个12岁的人,还会被人叫做儿童。而一栋18层楼高的建筑,只用了12年就走完了它生命的全部历程,它死于童年。你知道这里的它指的是谁,没错,就是位于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47号的川音大厦。


对于8月25号这天下午,川音大厦的突然消失,大家都是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因为在同样的地方,一个名为成都城市音乐厅的全新建筑又将拔地而起。所以有媒体使用了这样的标题《再见,川音大厦。你好,成都城市音乐厅》。根据规划,占地39亩的城市音乐厅不但将成为成都的文化新地标,而且从此成都将比肩悉尼。想来,大概是因为未来的城市音乐厅外形上和功能上和悉尼歌剧院都有些近似吧。但实际上,和川音大厦一条马路之隔,也有一栋建筑和悉尼歌剧院有些相似,那就是川大望江校区内的体育馆。

稍有不同的是,以往这样的爆破,除了围观的吃瓜群众外,剩下就是传统媒体人的长枪短炮。而这一次,更多涌来的还是各色各样的自媒体人,他们像过节一样,高举着自拍杆,每一个人都表现得异常亢奋,有的人还不失时机地搞起了直播。如果说整个爆破略有遗憾,那就是爆破时间比预计的提前了5分钟,很多直播者还没来得及做好准备,轰一声巨响,尘土飞扬,川音大厦就已变成了一堆瓦砾。他们为自己没有很好地捕捉到那惊心动魄的一瞬间而遗憾不已。
和川音大厦一同被拆掉的,还有一条美食街。因为一切都不复存在了,所以大家开始集体怀念诸如老院子的藿香鱼,王记面馆的红油蘸饺一类的东西。在这座以吃货著称的城市里,要让人记住一栋建筑远比记住某种味道更加困难。不过这也不值得留恋,因为这座城市值得吃货留恋的东西实在是太多,数都数不过来。


实际上,我和川音大厦的交集真的不多。川音大厦的正式投用时间为2004年,当时我正好从老家考入川音大厦隔壁的川大。乡巴佬进城,看到城里的一切都觉得新奇。所以,看到刚刚落成的川音大厦,我的第一个想法是如果是把我的老乡们全都搬进来,不知道这栋楼能否住得下。说一句题外话,我们全村村民大概有600人。
在川音大厦下面,我还被骗了一次。一个女人牵着自己的小孩,然后说自己的钱包掉了,希望我能借50元钱给小孩买点吃的和回家的车票。对于2004年的我而言,50元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想了很久,我还是借给了她50元。我迄今仍记得,拿到这50元后,这个女人让自己的小孩不断给我作揖。另外,她还抄下了我的银行账号,说是一回家就会给我把钱转来。但就像大家都知道的那样,此事一直没有下文,这让我失落了很久。
事实上,这也不是我唯一一次上当。有一次,我和一个名叫杨YQ的陕西同学,途经盐市口附近时,有一家中介机构告诉我们,可以给我们安排周末的勤工助学岗位。哄我们交了一百多块的保证金后,此事也再无下文。当然,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一个名叫朱LK的同学,有一个人冒充酒店的高管,说可以给他提供一份高薪助学岗位,哄骗朱LK交了900元的服装费后了,“高管”也就无影无踪。据说,让朱LK对这名“高管”深信不疑的原因在于,对方告诉朱LK,他长的和他弟弟很像,他愿意帮助朱。后来,朱LK被保送进清华读研,而杨YQ现在则是大裤衩电视台的一名记者。所以说,有时一个人上当受骗并非智商问题,而是某一个时期,我们真就那么单纯。也正因如此,刚听到山东徐玉玉、宋振宁两名年轻人因为被电话诈骗伤痛而亡这一消息时,我心里真的痛了许久。
据说,川音大厦大厅内,永远都摆放着一架白色的钢琴,由于我从未进去过,我也没有见过这家白色钢琴。也有人说,川音大厦的外形有着独特的“音符型”外观,会让人过目不忘。虽然我无数次的从川音大厦门口经过,但我也从未注意到这些。而现在随着川音大厦哄一声消失,我就彻底没有机会去印证了。
一位叫梁思成的人说过,古建筑在他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斗拱,一幅雕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但显然,死于童年的川音大厦远不能被人称做古建筑,但川音大厦让我想起了我的老屋。我的老屋是一栋土坯房。2004年,当我已经在成都开始念大学时,老屋就已经很有些破败不堪了。但这么多年过去,川音大厦都已经彻底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我的老屋虽然更加破败,但依旧矗立。这真可谓世事无常。
甚至,我还想起了小时候的事情,当碗里有剩饭时,我那当农民的父母就会变得异常严厉。因为在他们看来,浪费是一种最为严重的罪恶!
欢呼声中,大家都在说,大概在2018年,新的地标,成都城市音乐厅就能够落成了,那时候,成都就可以比肩悉尼了。
但所谓地标,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毕竟12年前,当川音大厦刚刚落成时,当时的人也说过,这是成都一环路上的标志性建筑呢!
(博讯 boxun.com) 4591658
|